首页 | 新闻 | 新品 | 文库 | 方案 | 视频 | 下载 | 商城 | 开发板 | 数据中心 | 座谈新版 | 培训 | 工具 | 博客 | 论坛 | 百科 | GEC | 活动 | 主题月 | 电子展
返回列表 回复 发帖

TCP传输(2)

TCP传输(2)

为什么握手三次、挥手四次这个问题太恶心,面试官太喜欢问,其实他也许只能背诵:因为……。
我也不知道怎么回答。网上都说tcp是双向的,所以断开要四次。但是我认为建连接也是双向的(双向都协调告知对方自己的seq号),为什么不需要四次握手呢,所以网上说的不一定精准。
你再看三次握手的第二步发 syn+ack,如果拆分成两步先发ack再发syn完全也是可以的(效率略低),这样三次握手也变成四次握手了。
看起来挥手的时候多一次,主要是收到第一个fin包后单独回复了一个ack包,如果能回复fin+ack那么四次挥手也就变成三次了。 来看一个案例:
image.png
图中第二个红框就是回复的fin+ack,这样四次挥手变成三次了(如果一个包就是一次的话)。
我的理解:之所以绝大数时候我们看到的都是四次挥手,是因为收到fin后,知道对方要关闭了,然后OS通知应用层要关闭啥的,这里应用层可能需要做些准备工作,有一些延时,所以先回ack,准备好了再发fin 。 握手过程没有这个准备过程所以可以立即发送syn+ack。
ack=seq+lenack总是seq+len(包的大小),这样发送方明确知道server收到那些东西了。
但是特例是三次握手和四次挥手,虽然len都是0,但是syn和fin都要占用一个seq号,所以这里的ack都是seq+1。
image.png
看图中左边红框里的len+seq就是接收方回复的ack的数字,表示这个包接收方收到了。然后下一个包的seq就是前一个包的len+seq,依次增加,一旦中间发出去的东西没有收到ack就是丢包了,过一段时间(或者其他方式)触发重传,保障了tcp传输的可靠性。
三次握手中协商的其它信息MSS 最大一个包中能传输的信息(不含tcp、ip包头),MSS+包头就是MTU(最大传输单元),如果MTU过大可能在传输的过程中被卡住过不去造成卡死(这个大小的包一直传输不过去),跟丢包还不一样。
SACK_PERM 用于丢包的话提升重传效率,比如client一次发了1、2、3、4、5 这5个包给server,实际server收到了 1、3、4、5这四个包,中间2丢掉了。这个时候server回复ack的时候,都只能回复2,表示2前面所有的包都收到了,给我发第二个包吧,如果server 收到3、4、5还是没有收到2的话,也是回复ack 2而不是回复ack 3、4、5、6的,表示快点发2过来。
但是这个时候client虽然知道2丢了,然后会重发2,但是不知道3、4、5有没有丢啊,实际3、4、5 server都收到了,如果支持sack,那么可以ack 2的时候同时告诉client 3、4、5都收到了,这样client重传的时候只重传2就可以,如果没有sack的话那么可能会重传2、3、4、5,这样效率就低了。
来看一个例子:
image.png
图中的红框就是SACK。
知识点:ack数字表示这个数字前面的数据收到了。
总结下tcp所有特性基本上核心都是为了可靠传输这个目标来服务的,然后有一些是出于优化性能的目的。
后续希望再通过几个案例来深化一下上面的知识。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