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新品
|
文库
|
方案
|
视频
|
下载
|
商城
|
开发板
|
数据中心
|
座谈新版
|
培训
|
工具
|
博客
|
论坛
|
百科
|
GEC
|
活动
|
主题月
|
电子展
注册
登录
论坛
博客
搜索
帮助
导航
默认风格
uchome
discuz6
GreenM
»
MCU 单片机技术
» 加固笔记本在石油勘探系统中的应用
返回列表
回复
发帖
发新话题
发布投票
发布悬赏
发布辩论
发布活动
发布视频
发布商品
加固笔记本在石油勘探系统中的应用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我是MT
当前离线
UID
1023166
帖子
6651
精华
0
积分
3328
阅读权限
90
来自
燕山大学
在线时间
230 小时
注册时间
2013-12-19
最后登录
2016-1-5
论坛元老
UID
1023166
性别
男
来自
燕山大学
1
#
打印
字体大小:
t
T
我是MT
发表于 2015-1-16 12:56
|
只看该作者
加固笔记本在石油勘探系统中的应用
笔记本电脑
,
突如其来
,
石油勘探
,
沙尘暴
,
大众
一、 系统概述
科技的飞速发展带来了石油产业日新月异的变化。如今,现代化的
电子
设备广泛应用在地形勘探、石油开采等场合,为我们带来了快速、高效的行业新气象。户外作业的特殊性,使得很多情况下都需要借助笔记本电脑进行现场数据处理。但是户外使用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突如其来的沙尘暴迫使他们不得不关上机器,或者暴雨中笔记本电脑根本无法工作,从而极大地限制了户外工作的效率。
原因何在?目前针对大众用户设计的笔记本电脑大多注重轻、薄、易携带,并以靓丽的外表来吸引用户,这样的定位显然不能适应恶劣的自然环境。对于石油行业的工程师来说,他们经常需要携带笔记电脑本出入杳无人迹的沙漠进行石油勘探,在波澜变幻的海上钻油平台进行现场指挥,遇到狂风暴雨,雾雪沙尘更是家常便饭。这就要求笔记本电脑不仅仅拥有高端的性能,更要不怕摔打,防水,防尘。
在石油产业走向高科技化的今天,我们欣喜地看到,越来越多专业化的、针对石油行业的产品正在相继面世和投入使用。相信研祥加固笔记本电脑不仅能够填补并增强我国石油勘探的现场作业能力,对石油产业改革也一定能够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加快石油产业的信息化建设。
二、 系统要求
1、 勘探点不固定,要求设备能方便的携带;
2、 携带时有可能意外跌落,设备需抗跌落耐摔;
3、 户外作业环境多变,需抵抗雨水、沙尘等侵袭;
4、 户外阳光下作业,设备屏幕显示需明亮可读;
5、 野外作业数据珍贵,设备需具备高可靠性。
三、 系统描述
现代化的石油勘探系统由地面系统和数字井下仪器组成,全套设备可随石油勘探车在各个勘探点移动工作。井下仪器采集到的信号、图像传输到地面系统进行分析。地面系统主要由一个12U的便携式箱体,一台综合采集箱体,一台快速打印机,一台总电源箱体和一台加固笔记本组成。通过电源箱体提供220V50Hz给地面箱体和井下仪器;综合采集箱体和井下仪器相连,收集井下的数据; 加固笔记本做为数据处理和显示的终端,实时显示、处理井下数据,还可通过相连的打印机将分析数据打印出来。
四、 系统框图
五、 项目产品清单
户外石油勘探系统根据勘探的规模,可配置多台加固笔记本搭配勘探设备进行井下数据的采集。JNB-1406的规格参数如下:
六、 EVOC产品优势
第2代英特尔 酷睿 i7 vPro 处理器
整机IP65防护等级
液晶屏六重防护,硬盘五重防护
板载2G内存,最大支持10G
可靠的安全功能(指纹识别,TCM等)
满足GJB150A、美军标MIL-
ST
D-810G环境测试要求
七、结论
某石油勘探设备制造公司采用研祥加固笔记本集成勘探综合采集箱,已成功出口非洲石油勘探现场,受到了现场操作人员的广泛好评。基于此类应用,国内东北、西北等严寒使用环境,以及潮湿的海上石油勘探作业平台,依托加固笔记本军工级别的强固设计,作业现场的恶劣环境都不再是“拦路虎”。
收藏
分享
评分
回复
引用
订阅
TOP
返回列表
电商论坛
Pine A64
资料下载
方案分享
FAQ
行业应用
消费电子
便携式设备
医疗电子
汽车电子
工业控制
热门技术
智能可穿戴
3D打印
智能家居
综合设计
示波器技术
存储器
电子制造
计算机和外设
软件开发
分立器件
传感器技术
无源元件
资料共享
PCB综合技术
综合技术交流
EDA
MCU 单片机技术
ST MCU
Freescale MCU
NXP MCU
新唐 MCU
MIPS
X86
ARM
PowerPC
DSP技术
嵌入式技术
FPGA/CPLD可编程逻辑
模拟电路
数字电路
富士通半导体FRAM 铁电存储器“免费样片”使用心得
电源与功率管理
LED技术
测试测量
通信技术
3G
无线技术
微波在线
综合交流区
职场驿站
活动专区
在线座谈交流区
紧缺人才培训课程交流区
意见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