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523946
- 性别
- 男
|
EMV迁移相关知识
一、为什么要将银行卡芯片化 2005年6月,美国4000万张信用卡信息被盗让全球为之震惊。MasterCard(万事达国际信用卡公司)说,由于信用卡数据处理中心的电脑网络被入侵,4000万张信用卡账号和有效日期等信息被盗,至今已引起了至少6800多起盗用信用卡消费的案件。这个事件再次把磁条卡的安全问题摆到我们面前。这些年银行卡犯罪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情了,为什么银行卡犯罪日益猖獗?关键原因在于磁条卡技术自身的缺陷,犯罪分子可以很容易地盗取磁条上的资料,再复制到新的卡片上。而芯片卡(即智能卡或IC卡)则不同,与磁条卡相比安全性大大提高,复制与伪造更加困难,增加了读写保护和数据加密保护,并且在使用保护上采取个人密码、卡与读写器双向认证。由于芯片卡复制难度极高,具备很强的抗攻击能力,可以有效防范金融犯罪。
另外,采用新型的芯片卡作为银行卡可以降低通信费用。目前使用的磁条卡需要联机操作,而芯片卡既可以联机也可以脱机操作,在交易过程中大大降低了通信费用。
同时,芯片卡多功能扩展空间大。金融EMV卡能与行业多种应用相结合,IC卡空间得以扩展应用,多应用将在非接触式、新兴支付方式上拓展,如互联网应用、数字电视、手机支付等。
二、国外金融芯片卡应用状况
目前全球已经实施或计划迁移的国家和地区超过了30个,发行符合EMV标准的金融卡近2亿张,布放符合EMV标准的终端超过200万台。欧洲和亚太区走在全球的前列,其中,欧洲全面启动了迁移计划,2003年底已有50%的卡片符合了EMV标准,2005年VISA和MasterCard在欧洲启动风险转移政策,从2006年开始,所有Visa和MasterCard品牌的IC卡都必须符合EMV标准。亚太区也有10多个国家和地区启动了EMV迁移计划,其中日本、韩国、马来西亚、台湾正在进行全国、全地区性的迁移。2005年,韩国所有银行卡将更换成芯片卡,日本所有银行将实施EMV迁移计划,香港、新加坡、澳大利亚、新西兰已经进行了试点或部分启动了迁移,亚太区的其它国家/地区(包括中国)都在进行EMV迁移评估或准备。目前亚太区EMV卡片发行量和终端布放量都约占总的卡片和终端的5~6%,且每年都以近100%的速度增长。美国也在关注EMV的动向,在小额零售业积极推广符合EMV规范的非接触式银行IC卡。因此, EMV迁移已经并且还将持续对全球银行卡产业产生重大影响,成为了国际银行卡产业发展的重要趋势。
三、中国人民银行的举措
在国际EMV迁移和国内银行卡产业蓬勃发展的大环境下,在人民银行的积极倡导下,我国也启动了金融卡芯片化迁移的计划。为了降低我国外卡收单的风险损失、降低伪卡欺诈率、扩大银行卡应用范围、使国民能更加方便安全的使用银行卡,中国人民银行结合参考国外先进经验,结合国内具体情况,制定了积极应对,审慎实施的指导方针和先标准、后试点,先手单、后发卡,先外卡、后内卡的实施策略。
四、什么是PBOC2.0?
2005年3月13日,人民银行发布第55号文,正式颁发了《中国金融集成电路(IC)卡规范》(简称PBOC2.0)。该规范补充完善电子钱包/存折应用;增加借/贷记应用;增加非接触式IC卡物理特性标准;增加电子钱包扩展应用指南、借/贷记应用个人化指南等内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