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864567
|
关键字: FPGA MCU PLD
面对国际上几大巨头在FPGA领域的垄断,国内FPGA厂商的突破口在哪里?国内企业进入FPGA,如何打造生态链?多年来,国际上有诸多进入FPGA领域的新兴公司,但是很少成功,中国厂商能破例吗?
面对国际上几大巨头在FPGA领域的垄断,国内FPGA厂商的突破口在哪里?哪些应用领域是我们可以进入的?FPGA是需要较强的生态环境来支持的,国内企业进入FPGA,如何打造生态链?工具和开发软件谁来支持?多年来,国际上有诸多进入FPGA领域的新兴公司,但是很少成功,中国厂商能破例吗?京微雅格(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业务发展部门总监、软件部门高级经理王海力,探讨中国FPGA的突围之路。
1:面对国际上几大巨头在FPGA领域的垄断,您认为国内FPGA厂商的突破口在哪里?哪些应用领域是我们可以进入的?
[Haili]:国内FPGA厂商的突破口在于:跟随工艺前进的步伐,结合多变的应用需求,利用系统芯片的竞争优势,把握FPGA的发展趋势,在系统层面探索出新路子!因此对于我们而言,我们选择微处理器MCU与FPGA的结合。据我们的调研,FPGA+CPU这种模式肯定会是一种发展趋势。
基于
可编程的角度,FPGA本来就是一个通用产品。但从竞争的角度来说,我们不希望以“硬碰硬”的方式进行。毕竟前辈们在这个市场摸爬滚打了二十多年,并且设置了重重障碍(技术壁垒、专利等)。从产品形态来说,我们建议:中低端产品以工业控制、显示控制、加上医疗设备为主,可以进一步看看汽车或消费类电子产品,甚至安防领域;而高端产品则主要定位在通信、广播等领域。这个领域如果有技术能力做,一定要进入,毕竟利润很高。但如果时机不成熟,不建议马上进入,因为从技术层面上需要解决的问题太多太复杂。
需要强调的是,尽量跟我们的终端市场结合,做好充分市场分析与调研,研究国内用量最大的FPGA型号,牢牢把握应用需求,重点抓住某一类领域进行突破。
2:FPGA是需要较强的生态环境来支持的,国内企业进入FPGA,如何打造生态链?工具和开发软件谁来支持?
[Haili]:FPGA厂商希望与国内企业(包括芯片厂商)一起打造整个可编程芯片生态系统,共同创造商业机会;希望自己开发出客户和消费者所需要的所有技术和产品,然后通过合作伙伴或整机厂商将其“传递”到整个生态系统。
但国内企业如何进入FPGA,如何高效地打造生态链,需要很好地思考以下两方面的问题:第一,FPGA将以什么形态出现在最终产品中?FPGA作为一个IP核植入到他们的芯片产品中?还是作为一个分离模块,集成在产品中?这两种不论是从研发技术上,还是研发成本上,都有利弊。第二,就是您提出来的,工具和系统开发软件谁来支持?对于FPGA器件提供商,FPGA的工具和软件必须由自己来开发,当然可以分阶段分步骤来做,综合、布局布线、位流生成必须做。从我们目前了解到的资料,国内的软件研发团队在FPGA技术的know-how上已经正在接近国外团队。但和其他厂商合作打造新产品,对于这个系统层面上的软件环境(除FPGA自身编译环境外),仍有很多关键技术问题需要解决,这更类似于SOC系统芯片软件的支撑问题。
3:多年来,国际上也不泛进入FPGA市场的Startup公司,但多半以失败告终,您认为在中国市场上,成功的机遇是什么?有什么不同点?
[Haili]:纵观历史,从上个世纪80年代到现在这30多年来的时间里,先后有50多家公司都在一直从事可编程逻辑器件(PLD/FPGA)的研发,其中不乏像Intel、TI、AT&T、Samsung、Lucent等技术、资金实力雄厚的大公司。另一方面,从半导体技术和市场发展的角度来观摩,由于芯片研发费用成指数型的增长,众多专用集成电路(ASIC)和专用标准产品(ASSP)设计厂商都会相继转投到用灵活性更高的可编程器件来实现,或者在他们的芯片中植入可重构可编程FPGA模块,甚至包括处理器厂商,也在探索微处理器与FPGA相结合的路。这一趋势定会给PLD/FPGA市场注入更强大并源源不断的动力,因此对于从事FPGA研发的公司来说这无疑也是一个好消息。这条路必须走!但为什么多半startup公司以失败告终,原因很多,也很复杂。总的来说可以概括为以下4条:
·支持方或投资方资金的持续性问题。FPGA的研发周期是一个不同于ASIC等其他芯片的研发。可能一个5年的周期不足以为奇,甚至7年,包括市场分析与定位、架构/硬件实现、软件支撑、芯片制程、测试、封装、筛选等。对于芯片而言,这个过程很难一次流片就保证无任何问题;对于软件而言,需要可能两代以上的迭代积累与适应芯片的各项功能。等万事俱备后,application的实施、Marketing的推广宣传,最后才到客户手上。很多投资方没有这么多时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