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872339
|
移动支付在2009年经历了短暂的兴奋期后,逐渐进入低谷。受益于3G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2012年也成为移动支付再次起步之年。
6月21日,中国移动(微博)与银联达成合作框架协议。中移动手机用户可在印有非接触受理标识“QuickPass”的POS机上通过“刷手机”进行远程支付操作。
对于此次两大巨头的 “联姻”,业内人士认为,两种支付标准有望达成统一,移动支付将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50个试点先行
据了解,中国移动与银联由产生合作意向到正式签约,历时近一年半。
昨日,中国移动董事长奚国华表示,“移动互联网是一个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可以衍生出很多业务,手机支付就是其中重要的一项。目前我们和银联的标准已经统一,平台也搭建起来了。对我们来说,下一步要尽快把NFC的功能内置到手机中去。对金融开放SIM卡空间,把手机的一些空间拿出来,给支付领域使用”。奚国华进一步透露,接下来双方将在50个城市进行试点。
这一说法也与中国银联董事长苏宁不谋而合,他也曾表示,移动支付发展了很多年,但进展还不够迅速,对大多数人来说,手机和银行卡都是需要随身携带的。未来的目标是把这两项工具结合起来,双方会探索手机终端更多支付功能应用,将以手机SIM卡等为银行卡账户载体,借助移动通信网络,提供信用卡还款、便民缴费、在线购物等远程支付服务,还可在商场、便利店、自动售货机等贴有中国银联“闪付(QuickPass)”标识或中国移动“手机钱包”标识的场所,通过手机非接实现快捷支付。
就在本周一,中国移动与浦发银行刚刚推出了 “中国移动浦发银行联名卡”,其兼具个人信用卡账户、借记卡账户和电子现金账户功能,并能实现手机近场支付。不过,在发行该卡时,中移动并未提及其2.4Ghz标准的相关产品。
东方证券分析师周军对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这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中国移动或将全面支持推进银联主导的13.56MHZ标准。
市场布局加速
易观国际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移动支付用户数达1.87亿,交易额达742亿元,同比增长67.8%。预计该市场在未来3年将保持快速发展,2014年交易规模将达3850亿元,用户规模达3.87亿。
正是基于庞大的市场前景,使得移动运营商、银行机构及第三方支付公司纷纷加入该领域。
中国联通(微博)早在2007年便开始与银联合作,推出手机钱包业务。今年4月,中国联通又成立了全资子公司“联通支付有限公司”,并提出重点发展移动远程支付和移动近场支付业务。
相比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的提前布局,中国电信(微博)虽落后一步,但发展现状却领先于两家竞争对手。2010年,中国电信联手中国银联推出“翼支付”,旗下多款手机支持各类的行业卡、公交卡、校政企内部卡账号、银行卡等支付方式。截至目前,中国电信翼支付的累计交易额已达到169.6亿元。
除了运营商的不断发力,第三方支付公司也是暗流涌动。支付宝今年3月开启物流pos战略,计划未来三年向市场投入6万台支付宝pos,这是第三方支付企业发展线下支付最大的一次扩张。
随后,其他公司也纷纷觊觎,相继推出独立的“手机刷卡器”之类的产品。记者在日前举办的亚洲移动通信展上看到,各类“手机刷卡器”产品眼花缭乱,包括VISA、万事达在内的企业均展示了刷卡器产品。
移动互联网产业联盟秘书长李易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每家企业推出的支付形态都不一样,只有和现有的标准设备兼容才是做大市场的王道之举。否则,用不能兼容的产品反过来替代标准产品,对企业来说也是很艰难的事情。
标准有望统一
尽管这一应用在国外已非常普及,但是在国内普及率仍处于较低水平。业内人士分析,主要原因在于手机支付标准尚未统一,移动运营商和银行机构凭借各自在移动、金融领域的传统优势,均希望成为移动支付产业的主导者,而第三方支付在产品创新、平台整合方面也有很大的优势,但是单凭一方的力量,三者都很难在移动支付市场上占据绝对优势。
此前,移动支付存在两种技术标准,分别是中国移动主导的2.4GHZ与银联主导的13.56MHZ。据券商研报显示,以13.56MHZ为基础的国家标准在4月份已上报相关部门,目前正在审批中,并有望在年内出台。
尽管13.56MHZ和2.4GHZ标准方案各自具备自己的优势,但中移动与银联之间标准的不统一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移动支付产业的快速发展。
因此,在现阶段标准制定过程中,移动运营商和银行机构的合作将是最快捷的方式。中国移动在未来有望统一移动支付方案至银联主导的13.56MHz标准,并推出SIM卡内置、贴片及挂件3套解决方案。
李易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也表示,“移动支付发展的瓶颈一直在于标准不统一,很多应用都无法兑现,产业链上的公司也没敢放开手脚去做。如果现在移动和银联的合作能实现统一标准,那么市场也会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