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新品 | 文库 | 方案 | 视频 | 下载 | 商城 | 开发板 | 数据中心 | 座谈新版 | 培训 | 工具 | 博客 | 论坛 | 百科 | GEC | 活动 | 主题月 | 电子展
返回列表 回复 发帖

京东方A豪赌面板陷泥沼:经营业绩无起色

京东方A豪赌面板陷泥沼:经营业绩无起色

作为京东方A(000725.SZ)2009年的定向增发股东,合肥鑫城国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合肥鑫城)和合肥蓝科投资有限公司(合肥蓝科)最近恐怕有些郁闷。
  2009年6月9日,为了力挺京东方A的合肥6代线项目,上述两家公司分别以每股2.40元的价格砸下15亿元,各自认购了京东方A6.25亿股。
  6月19日,两家股东所持股份解除限售。然而,三年等待之后,两家公司账面收益不但没有实现盈利,甚至还要倒贴钱进来。
  当然,郁闷的不仅仅只是合肥鑫城和合肥蓝科。在2009年参与京东方A定向增发的10家配售对象中,法人股大王柯希平以及西南证券等股东至今也被套其中。
  除了参与2009年的定增,西南证券紧接着又成为2010年京东方A的7家定增对象之一。而且其认购价格也提高到了3.03元/股。西南证券共斥资6.06亿元认购2亿股。在10转2之后,该部分股份增至2.4亿股。
  深交所大宗交易平台信息显示,6月20日,京东方A再度现身,并以当天收盘价1.93元成交2.4亿股,成交金额高达4.63亿元。
  当天,分拆成均匀四笔的大宗交易卖出方均为机构,而接盘方也均为海通证券北京中关村南大街营业部。
  在目前持股超过2.4亿股的10名股东中,机构仅有西南证券。对此,有市场人士称,当天2.4亿股的大宗交易应是西南证券在“割肉”出逃。如今该笔投资已大幅折价超过二成,高达23.56%。
  深套定增股东
  2009年、2010年京东方A两度再融资。其中2009年京东方A发行50亿股,10家配售对象参与认购,募集资金120亿元。紧接着,京东方A又在2010年定向发行29.85亿股,募集90.45亿元。
  两年定增募集高达210.45亿元的背后,公司定增股东却是深套其中,伤痕累累。
  除了合肥鑫城和合肥蓝科,2009年柯希平曾豪掷16.8亿元一举认购了京东方A7亿股。海通证券、红塔证券、西南证券等券商则分别重金认购4亿股、3.125亿股和2.92亿股。
  其中,合肥鑫城和合肥蓝科持股限售期为三年,包括柯希平在内的其余定增股东限售期则为一年。
  截至6月21日收盘,京东方A收报1.90元。复权后计算的价格也仅有2.28元,尚不及当年2.40元的定增价格。由此算来,合肥鑫城和合肥蓝科持股浮亏合计仍达1.8亿元。
  同样,由于京东方A股价长期低迷,柯希平所持定增股份在2010年6月解禁之后也并未悉数清空。
  截至今年一季度,京东方A前十大流通股东名单中,西南证券与柯希平等定增股东仍然在列,期末持股量分别为2.41亿股和8614.45万股,分列第八和第十大流通股东。与2011年末相比,两家股东分别减持200万股和7785.55万股。
  此前,除了6月20日的大宗交易以外,京东方A5月31日的一笔大宗交易还创下A股史上最大的一笔大宗交易纪录。
  当天,京东方A以1.76元/股的价格成交6亿股,成交额达10.56亿元。其买方和卖方营业部分别为长城证券北京中关村大街营业部和招商证券北京建国路营业部。
  公司6月1日的公告显示,该笔巨额大宗交易的接盘方为公司关联股东北京博大科技投资开发有限公司,而该公司与其第二大股东北京经济技术投资开发总公司,同属北京经开区管委会控制,为一致行动人。
  至于出让方,公司方面则未提及。不过,记者注意到,截至一季度末,除了关联股东以外,持股量在6亿股以上的均为2010年12月参与定增并已解禁的股东,分别为合肥融科项目投资有限公司、北京亦庄国际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和北京嘉汇德信投资中心。
  同样,该笔大宗交易亦属“割肉”出逃。若与2010年3.03元/股的定增价格相比,该笔大宗交易的折价率高达30.30%。
  经营业绩无起色
  值得一提的是,经过连续多年的巨额再融资之后,京东方A给予股东的回报却是微乎其微。
  此前,公司发布2012年中期业绩预告称,上半年预计净利润亏损约8亿至9亿元。
  京东方A表示,2012年以来主要产品价格略有回升,但仍处低位;公司第8.5代生产线二季度产能仍处于爬坡期,将产生一定亏损。
  另据公司2011年报披露,报告期内公司主打的TFT-LCD业务仍处亏损状态。全年实现营收139.78亿元,营业利润亏损9.92亿元,毛利率-7.10%。
  其中,合肥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和北京京东方显示技术有限公司2011年净利润亏损额分别达11.47亿元和2.87亿元。
  对此,有券商分析师直言,现今面板行业整体处于下行周期之中,而京东方A却在逆势大规模投产,面临压力将与日俱增。
  “如今,京东方A还在追求规模和地方政府补贴,未来难逃利润持续下滑乃至被并购的命运。”该分析师坦言。
  长江证券分析师陈志坚也认为,由于产能过剩及投资规模巨大,包括三星(微博)在内的全球大尺寸液晶面板厂商,近年来大多亏损严重,寻求新的平板显示技术是国际龙头厂商的方向。
  截至目前,三星、LG等国际行业巨头正在全力推进OLED项目。不同于传统的液晶面板,后者具有更高的分辨率和更好的图像显示效果。
  有消息称,三星与LG在韩国将于今年下半年量产OLED。此外,日本的索尼和松下近日也被报道双方正商谈联合研发和生产OLED电视。
  三星电子一位未具名的高管近日则表示,该公司考虑将三星显示器公司设在中国苏州的第8.5代液晶面板厂在2015年年初或2015年下半年转换为OLED面板厂。
  对此该高管表示,主要是液晶电视市场竞争已过于拥挤,在无法继续创造利润的情况下,液晶电视势必会被淘汰,而OLEDTV是带动市场成长的最佳选择。
  有此种考虑的不仅仅三星一家,韩国另一家面板厂LGDisplay也传出将来可能将其广州第8.5代液晶面板线转换成OLED生产线。
  “这些消息对中国的液晶面板产业来说,显然是一个潜在的威胁。”陈志坚表示。“国内新投产的大尺寸TFT-LCD生产线最早也要到2017-2018年左右才折旧完毕。届时大尺寸AM-OLED面板技术恐怕已成熟商用。因此,国内面板行业依旧难以改变技术明显落后的竞争格局。”
  陈志坚称,长期而言液晶面板产业已进入成熟期,被AM-OLED面板替代可能只是时间问题,其盈利将越来越困难。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