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新品 | 文库 | 方案 | 视频 | 下载 | 商城 | 开发板 | 数据中心 | 座谈新版 | 培训 | 工具 | 博客 | 论坛 | 百科 | GEC | 活动 | 主题月 | 电子展
返回列表 回复 发帖

2012年国内外体外诊断仪器行业市场全局一览

2012年国内外体外诊断仪器行业市场全局一览

当人们的眼光聚集在中药材上市公司相关概念的火爆炒作时,另一个医药行业的细分领域却悄悄走出独立的小“牛”气势。近一段时期,迪安诊断、三诺生物、利德曼等体外诊断行业的新秀渐渐成为A股一支新兴军团,被越来越多的资金所关注。

  体外诊断,这个相对于传统医药板块而言还不被投资者广泛认知的领域,因为被称为医生的“眼睛”而渐渐成为医药板块不可小觑的力量。在当前药品降价的背景下,体外诊断产业正演变为政策的避风港,稳定成长的空间巨大,而已上市的体外诊断领域公司具备整合优势,有望分享行业成长。

  市场远未成熟体外诊断拓展空间巨大

  或许我们过去很少注意到它,但我们每一个人应该都曾经真实体验过它。体外诊断,这个或许有些陌生的词汇却早已广泛融入现代医学中。它是指在人体之外通过对人体的样本(如血液、体液、组织等)进行检测而获取临床诊断信息的产品和服务,包括仪器、试剂、校准品、质控品等。

  体外诊断这一细分行业涉及上游原料、生产经销、下游用户市场等多个方面。其中医院检验科、独立实验室体检中心等倾向于使用精确、高通量的大型仪器,而医院临床科室、急诊、社区服务站、家庭倾向于使用快速、便携的快速诊断产品。因此,体外诊断被称为“医生的眼睛”,在临床诊断中往往能起70%的作用。其临床应用贯穿于初步诊断、治疗方案选择、有效性评价、确诊治愈等疾病治疗全过程。

  虽然体外诊断设备相关公司在A股市场并不是医药行业的主力军,但它的市场空间却是巨大的。2010年,我国体外诊断市场规模为122亿元,其中体外诊断仪器市场规模约23亿元,体外诊断试剂市场规模约为99亿元。目前中国是第二大体外诊断自动化仪器需求国,近几年每年需求4000套生化分析系统、9000套血液分析系统、3000套免疫分析系统。

  实际上,中国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大约22%,但体外诊断试剂份额却只占全球的2%。近年来,各种新技术、新方法的兴起和融合,促进了体外诊断试剂的开发应用和更新换代。与此同时,随着人民群众收入的增加和生活标准的提高,人们对健康和医疗品质有着更高的需求。在种种利好的刺激下,体外诊断试剂产业迎来了医疗发展史上“千载难逢”的好机遇。

  根据日信证券谢宁宁的分析,由于医保覆盖程度增加,2011年体外诊断市场规模增加近20%。由于需求、技术以及政策驱动,预计未来几年行业仍将快速增长,大约保持22%~25%的增速。

  获产业政策扶持具备良好外部环境

  与医药行业因降价而带来的整体性调整相比,体外诊断领域恰好成为一个比较良好的避风港。近年来,我国政府非常重视生物技术的发展,并针对整个产业制定了一系列的鼓励政策,其中就包含了对体外诊断产业的相关鼓励和扶持措施。

  根据记者对科技部、发改委等网站的梳理,以及兴业证券的相关分析,自2005年起,发改委就在《关于组织实施生物疫苗和诊断试剂高技术产业化专项的通知》中,提到开展新型诊断试剂盒智能化诊断系统的技术开发和产业化。

  此后,国务院、发改委、科技部也在8个文件里谈及过体外诊断,包括《国家“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十二五”生物技术发展规划》、《医疗器械科技“十二五”规划》等,国家产业政策的扶持为体外诊断产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外部环境。尤为珍贵的是,在当前药品价格整体降低的背景下,体外诊断产业还具备一定的特殊优势。

  在我国现有医疗体制下,医院对体外诊断产品的收费模式与药品存在着根本的差异,由于药品是医院主要的“利润源”,因此医院为了自身利益在同等效果的情况下倾向于销售高价药物,从而导致药价虚高。而在体外诊断领域,由于诊断试剂是医院的“成本项”,医院并没有动力去刻意抬高其价格,因此在相同条件下,医院会倾向于选用价格较低廉的试剂,这导致了行业产品价格相对市场化。

  基于此,兴业证券分析师项军认为,在药品降价、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的大背景下,价格并不虚高的体外诊断产品并没有大幅降价的压力,具备了一定的抗风险能力,是理想的避风港。
推荐仪器:凯氏定氮仪脂肪测定仪智能测报灯虫情测报灯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