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新品 | 文库 | 方案 | 视频 | 下载 | 商城 | 开发板 | 数据中心 | 座谈新版 | 培训 | 工具 | 博客 | 论坛 | 百科 | GEC | 活动 | 主题月 | 电子展
返回列表 回复 发帖

液晶电视之山寨-客厅没“面子”

液晶电视之山寨-客厅没“面子”

至今,很多人仍然无法接受液晶电视山寨化的事实,以为自己从大型商场众多耳熟能详的品牌中挑选的液晶电视是不可能和山寨联系起来的。诚然,虽然价格一将再降,但液晶电视仍然属于高价值的商品。对于一台几千元的客厅“面子”,绝大多数人仍然会选择在大型商场中,挑选所谓的品牌电视。然而,随着山寨化的渗透,究竟是品牌,还是品牌外壳下的山寨,消费者又怎么能够区别呢?这里还需要从SMT工厂说起。       SMT(Surfaced Mounting Technology),即表面贴装技术,是目前数码产品普及的生产工艺。最早阻容器件均为管脚插接,需要人工穿孔摆放器件并手工焊接。随着生产自动化和规模化,阻容器件都发展为贴片型封装,而使用全自动贴片机,元器件通过卷带或托盘的方式输入到贴片机指定接口,通过对贴片机编程后,机械手可以精确的抓取各种规格元器件,并通过激光定位,摆放到已经刷有焊锡膏的PCB板上的正确位置,然后通过后续温度控制,使焊锡融化实现焊接。SMT工厂即拥有规模化贴片机的加工厂,只从事中立的加工,收取微薄的单体加工费,而没有任何的自有产品销售,因此不承担任何的销售风险。随着分工的进一步专业化,一部分SMT加工厂接收任何产品的贴片订单,而不区分领域;另一部分SMT工厂,只专业化加工某几类具有技术含量的产品,通常对生产技术、功能测试和维修都有一定要求,此类工厂为山寨化的PCBA提供了规模化生产配套,手机、GPS、上网本、液晶电视等都属于此种类型。

        2006年,随着MTK在DVD市场击败众多竞争,形成垄断的同时,一台DVD解码板的生产加工利润也从几十块下降到几块钱,大批的DVD解码板SMT加工厂被迫寻求新的产品导入。此时,液晶电视解码技术经过几代的发展,已经初步发展为单一集成芯片解决方案。台湾众多芯片设计公司再次选择将成熟的技术方案设计输出大陆,促成山寨化效应。方案设计公司基于完善的TurnKey方案,形成标准化的公板设计后,引发液晶电视的山寨化。
       方案设计公司委托大型SMT工厂进行PCBA的贴片加工,其中核心电子元器件或全部的电子元器件均由方案设计公司提供,俗称客供。SMT工厂只进行单纯的贴片加工、功能测试和不良板售后。SMT工厂不承担任何的器件库存风险,因此也只能收取低廉的贴片加工费用,通常一个焊点在2分钱,测试和售后另计。通过此种手段,方案设计公司不但可以保证解码板的质量,也可以有效的控制成本。
       电视属于功能型产品,大大的屏幕很难演变出更多的基于外壳的变化,消费者在选购的时候,优先的是品牌和价格,而非外观。同时,液晶电视的外壳造价要远远高于普通的数码产品,无法随意的开具各种个性化的外观设计。此外,液晶电视的焦点集中在前面板,而非背部,相同的PCBA,相同的产品后背,不同的前面板边框,就形成了不同的款式。这一切都为液晶电视山寨化铺平了道路。
       液晶电视的价格也家庭地位,决定了液晶电视内销市场只能为传统电视品牌所垄断,消费者宁愿多花1/3的价格,也绝对不敢购买没有品牌的山寨产品。最初,山寨液晶电视主要为贴牌出口和国内的工装市场。在出口市场,国外客户采购解码板、外壳、屏等套料,出口到第三世界国家,当地组装后贴牌销售。而在工装市场,酒店、KTV等工程项目上,只要保证质量售后的维护,品牌的意义并不大。
       然而,随着山寨化的规模和普及,为了降低成本,快速的跟进市场新品,品牌液晶电视最终也选择了加入山寨的行列。清华同方,长虹等众多品牌,通过向方案设计公司采购解码板卡和电源板,自行完成整机的组装和品牌销售。而其主要原因并非品牌没有研发能力,而是同样的拿到台湾原厂提供的完善的TurnKey方案设计,根本没有太多的个性研发空间存在。在这种情况下,至于是品牌自行设计加工出来的解码板和方案设计公司山寨化加工的标准解码板又有什么区别呢。
        当品牌仅仅完成组装和贴牌,那么剩下的就只有渠道、售后和市场的宣传。当品牌利用消费者模糊不清的各项参数指标,进行令人眩晕的概念炒作时,山寨正默默的借助品牌的外衣,堂而皇之的走进商场和家庭,书写这属于自己的历史。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