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新品 | 文库 | 方案 | 视频 | 下载 | 商城 | 开发板 | 数据中心 | 座谈新版 | 培训 | 工具 | 博客 | 论坛 | 百科 | GEC | 活动 | 主题月 | 电子展
返回列表 回复 发帖

基伍手机市场策略突变 回归国内市场寻机会

基伍手机市场策略突变 回归国内市场寻机会

如同基伍,从功能机向智能机转型,再从双核到四核再到3D概念的快速切换,中国的手机生产厂商遭遇的是“危机与机遇并存”:措手不及的同时又在不断寻找着新的生存路径。在这个“人人可以做手机”的时代,要把自家的智能手机招牌做起来需要投入多少资源?
对于曾经占据全球手机出货量前十的基伍来说,用了三年时间去思考这个问题,而在过去十五个月,还交了一笔不菲的学费。
“这一年多来走了不少弯路,没有看后方的环境,只顾着往前冲了,前后期加起来的投入大概有七八千万美元。”作为基伍手机的负责人,张文学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对智能手机定位的偏差,回归国内市场的第一步并不好走。
如同基伍,从功能机向智能机转型,再从双核到四核再到3D概念的快速切换,中国的手机生产厂商遭遇的是“危机与机遇并存”:措手不及的同时又在不断寻找着新的生存路径。
市场突变
印度市场曾经是基伍财务报表中最为亮眼的一部分,依靠着国内强大的供应链整合能力,基伍手机在印度市场份额一度高达21%,遥遥领先于只有13%的诺基亚。
那时候,基伍的英文名G'FIVE在印度几乎是家喻户晓。一个辉煌的纪录是,在印度全国33个电视台都在循环播放G'FIVE的广告。
对于当时的张文学来说,赚钱应该算是件很轻松的事情,一些与其合作的零配件代工厂的老板也因此开上了跑车,他也被国内大大小小的手机代工厂奉为偶像。
但当参与者越来越多的时候,游戏规则突然发生了改变。
“市场变得有些不可理喻,你知道目前在印度最便宜的feature Phone卖多少钱吗?”张文学向记者说出了答案:7.5美元——这个数字在他看来已经触碰到了企业生存的最底线。
事实上,在基伍海外市场获得成功后,深圳就崛起了一批专门为第三世界国家手机品牌代工的工厂,对于准入门槛较低的印度和迪拜市场,他们以“性价比”之名加入市场竞争。
“中国白牌在新兴市场是非常重要的一股力量。去年全球生产的17亿部手机里,中国企业设计和生产的大概有8亿部,其实绝大部分还是功能机。”一位iSuppli的中国研究总监做出如此表述。
“对于企业来说,这样的价格是没有办法做到的,但是在这个市场上,不是一两家在做这个事情,而是很多家。”张文学言语中透露着无奈。
在今年4月份,他做了一个决定,不再参与低价竞争。而不参与价格竞争意味着要放弃原来的市场份额,加上贸易战等诸多原因,一年内,基伍在印度的手机销量下降了70%。
“如果跟随这种打法的话,会打乱自己原有的质量体系,一旦某些配件的品质下降,随之相应的供应商、采购团、品质线全部都要随之调整。”张文学说。
随后,基伍选择的是新兴市场,抓住开放的机会,把重心逐渐转向了巴基斯坦、伊朗、缅甸等地区。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