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新品 | 文库 | 方案 | 视频 | 下载 | 商城 | 开发板 | 数据中心 | 座谈新版 | 培训 | 工具 | 博客 | 论坛 | 百科 | GEC | 活动 | 主题月 | 电子展
返回列表 回复 发帖

发展机遇,3G为中国带来了什么

发展机遇,3G为中国带来了什么

3G似乎又起死回生了。这也许只是某些人的一相情愿,但对TD-SCDMA情有独钟的中国人而言,显然更坚定了走3G路线的信念。
毋庸置疑,TD-SCDMA给3G涂上了一层浓重的中国色彩,随着其日益完善与成熟,中国人对3G的态度也逐步明朗与自信起来。只是这其中,3G已经不再是一个单纯的技术概念了。
点燃民族自豪感的火炬
2006年4月6日,安立公司在北京发布了TD-SCDMA网络仿真器,发布会当天,会场吸引了众多信产部重要官员的出席。场面热烈而隆重。
会议致辞时,信产部电信研究院院长杨泽民言谈中有着明显的自豪感。“此项技术和产品的发布之所以重要,是因为TD-SCDMA网络仿真器的发布反映了TD-SCDMA创新技术已经能够提供成熟的商用产品,中国标准已经形成了成熟的产业链!”
同样为TD自豪的,是西门子通信全球总裁兼首席执行官甘斯文特。在其前段时间访华中,这个一贯有着独到眼光的外国人指出:“中国的TD-SCDMA是成熟的技术,可以在中国部署了。”
这是中国版3G(第3代手机)标准诞生以来,欧美通信巨头第一次用“成熟”二字表达肯定。甘斯文特对当初的战略性“押宝”颇为得意。“3G三大技术刚出现时,西门子做出了开发TD的决定。当时每个人都说,我们要失败的,但是我们做了,我们相信它有优势,起码在中国有市场。”如果说前两者有着“自卖自夸”的嫌疑,那么接下来的发展,却足够让那些为了TD-SCDMA而奋斗不止的人自豪不己。
近日,韩国信息通信部发布旨在推进该国走在世界移动通信最前沿的“M-1计划”,TD赫然在列。由此,韩国将有可能成为中国TD-SCDMA标准首个进行海外测试的国家。
2006年5月25日,法国电信作为世界领先的全业务电信运营商、欧洲第二大移动运营商,成为该TD-SCDMA技术论坛的成员,这也是第3代移动通信(3G)中国标准阵营首次迎来国外运营商的加盟。
TD-SCDMA联盟秘书长杨骅半是得意,半是自豪地说:“很多国外厂商已经在TD方面做了很多实质性的工作。相信在2006年,大家一定可以看到其他的海外运营商在海外—泄舐街饪枋匝橥!?br /> 不可否认,那个当初被世人小瞧的“中国政府襁褓中的孩子”已经成长,受到日益增多的关注与认同。
中国标准,突破通信领域国外专利与标准称霸的局面是第一大要义,而更长远的意义则在于,通过对3G标准的摸索与研发,不断积累相关的经验与常识,为接下来在新技术领域掌握话语权与主动权作出卓越贡献。
“TD-SCDMA已经形成完整产业链,3G在中国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但另一方面,TD-SCDMA还有一些任务需要完成。”2006年4月19日,信产部科技司副司长张新生在3GPP标准与产业发展研讨会上郑重表述:“我们正在积极地组织中国的企业、科研院所、科研部门,向国际组织提出我国关于4G的技术建议和想法,争取把中国提出的自主知识产权和技术放在今后的标准中去。”
杨骅对此显然很乐观,“TD-SCDMA的关键技术已被国际电联推荐为后3G发展技术,它可平滑演进到3G后技术,这为运营企业提供了低成本的网络更新换代解决方案。而且,TD-SCDMA的主要核心专利掌握在中国企业手中,使得我国企业在TD-SCDMA的产业化与运营中可摆脱受制于人的局面,掌握产业发展的主动权。”
触动市场机遇的魔杖
感激3G的,绝不止TD-SCDMA联盟。还有无数挣扎在2G通信设备市场中的中国企业们。
上个世纪90年代初,国内移动通信市场刚刚启动,几大跨国设备厂商已经在两三年内迅速完成了对全球通讯市场切割、划分的大餐,而刚起步的中国通信设备商们,几乎连汤水都没喝到。10年过去,即便如中兴、华为这样的大户,在2G的市场份额依旧不足5%。起步晚,这是先天的,即便日后如何奋起直追,获得的也极其有限。要想改变现状,实现拿回本土市场的梦想,3G所带来的新一轮抢滩登陆不可谓不是一个春天。
有数据显示,截至2006年初,中兴包括CDMA、GSM、PHS、3GCDMA2000和3GWCDMA等在内的全球无线产品应用已经累计超过1.5亿线;而华为目前的GSM也已经服务于全球60多个国家,超过1亿用户。
据百纳咨询分析,在中国现在的3G试验网中,格局已经发生了明显变化:爱立信、中兴、华为、上海贝尔阿尔卡特处在第一梯队;朗讯、摩托罗拉、诺基亚位列第二梯队;西门子、北电处于第三梯队。在对各大设备厂商价值链进行了综合性比较后,百纳咨询认为国内设备厂商如中兴、华为等将有望获得40%-50%的3G市场份额。
而在TD-SCDMA设备商中,大唐、中兴、华为、普天等都是主角,因此不论怎么发展,国产设备厂商的市场份额都将在3G时代有一个大幅度的提升。
万方咨询认为,在未来的3G市场中,乐观地估计TD-SCDMA如果获得40%份额的话,国产设备厂商将获得整个3G设备市场约45%的市场份额;而如果TD-SCDMA市场占有率没有超过10%,国产设备厂商将获得30%左右的市场份额。
业界认为,从价值链的角度来讲,3G链条上包括内容提供商、增值集成商、电信运营商、服务提供商、设备提供商、终端制造商以及上游元器件厂商和半导体、材料供应商等。
一旦中国3G市场启动,获利最多的将首先是设备提供商,之后才是服务提供商,特别是通信行业软件与系统集成商,最后是内容提供商、增值集成商。信产部发布的报告显示,2006年,3G网络建设将投入500亿元左右资金,要建起一张初步覆盖全国的网络,这为设备提供商带来了巨大的市场。
同样希望在3G中寻找春天的还有中国的互联网事业。
在博鳌亚洲论坛2006年年会“互联网在中国的未来”分会上,百度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彦宏说:“中国互联网发展到今天,在我看来是令人十分不满意的。如何突破,如何使中国互联网用户再增加一亿或者是两亿?希望在于手机,在3G,在新的无线互联网的应用技术上。”
天机终于泄露!很显然,3G牵动的,绝不仅仅是片面的通信技术变革而已。
比如应用开发人员、适用于3G服务的独特设备、实现新技术和解决方案的新兴公司以及新的内容提供商。通过3G实现的新应用和服务将影响到旅游、餐饮和娱乐行业,人们可以通过无线方式找到并获得服务。
爱立信大中华区市场与战略规划部副总经理卢勇认为,新形式的广告机构也将应运而生。对政府和老百姓来说,公共安全和交通信息网络将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新的服务将不断推出,来增强公共安全反应能力,同时提高交通或其他事故处理和执法的速度。总之,3G将带动内容、应用,服务等方面的产业大发展。
原子弹、神六和3G
民族大义,产业复兴,也许在一个通信专业人士眼中,并不那么现实。正如阚凯力所说的:没有需求,一切都是空谈!
无论怎样尖端的技术,如果无法有效创造市场、刺激需求,都只是一个永远的神话。而没有不断革新的通信技术的支持,电信产业也迟早会走向萎靡和没落。
需求可以创造市场,但也要看到,优秀的技术在推动人类进步和拓展市场空间方面同样具有强大的作用。3G开局在即,业界对诸多重大问题远没有形成共识。很难想象,这样的争论会不会是一场某些利益集团的博弈?会不会是一场不明就里的豪赌?
问题还未揭开,卢奇骏却已表态:3G,是一个战略问题。言外之意就是说,3G事关国家利益,以及多个产业的前途,上或不上都只能事关一个目标:战略需要。
在十几年的酝酿期中,3G已经远远超出了“第3代移动通信标准”本身的涵义,它决定着中国6大运营商未来的发展走向以及中国通信设备市场的发展格局。TD-SCDMA更是承载着国家自主知识产权战略实施的重任,关乎国家数千亿投资的走向。
3G的问题,不仅是单纯的技术问题,它的背后还关联着一个国家产业的发展与宏观经济环境的调整等问题。
近看,我国要成为电信强国,必须有自己的技术,如果我们一直用其他国家的技术,就不能称之为电信强国;远看,我国要建设创新型国家,要提高自主创新的能力,就必须加强技术研发,抢占国际竞争的制高点,没有自主知识产权根本不行,电信产业是基础产业,电信是战略产业,电信技术当然是战略技术。
“最好的目标就是能够使微观效益、宏观效益乃至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三者能够有机结合,或者三者相得益彰最好。如果这三者出现背离情况,我们首先还是要定位国家战略,即使3G亏损,长远来看对国家是有利的,国家也要搞。”卢奇骏的话坚决而理智,发人深省。
当然,在推进它的产业化和商业化的时候,国家要慎重,因为要考虑经济效益。3G不是灾难,3G是其中一个不可跨越的阶段,移动通信不可能一下跨进第5代。
也许为了有更形象的记忆,卢奇骏突然发了一通感慨:“当年中国上原子弹,肯定是亏损的;我国现在搞‘神六’,看得到什么经济效益啊,肯定是完全投入没有产出。很多战略技术的研发投入都是在当期看不到效益的,国家就不搞了吗?所以3G的研发,作为一项战略技术,国家是无论如何都要支持的。”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