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新品 | 文库 | 方案 | 视频 | 下载 | 商城 | 开发板 | 数据中心 | 座谈新版 | 培训 | 工具 | 博客 | 论坛 | 百科 | GEC | 活动 | 主题月 | 电子展
返回列表 回复 发帖

评论:小米手机春晚广告片《嘿嘿》的两大硬伤

评论:小米手机春晚广告片《嘿嘿》的两大硬伤

大年除夕春晚,小米手机在内的近10家互联网IT公司纷纷在春晚前的广告档期亮相。近几年的春晚已经自我阉割植入广告,因此,互联网公司只能投入真金白银去春晚前时段做广告。小米手机是第一次在央视亮相,因此,Bianews对此进行重点关注和剖析。
小米手机《嘿嘿》央视春晚广告正式版可以点这里看视频。全长16秒,估计这一嘿嘿投入了近百万广告费,对于去年在销售和营销方面赚得盆满钵满的小米来说,简直就是小case。
根据腾讯科技报道,《嘿嘿》以青年人为主题,“嘿嘿声”贯穿整支广告,意在告诉人们,哈哈的是2B青年,呵呵的是苦B青年,只有嘿嘿的才是牛B青年。但是不管苦B、2B还是牛B,绝不装B。
不过据Bianews观察,这广告真心让人看不懂,存在创意硬伤。通篇都在嘿嘿,什么2B、苦B和牛B青年的那些意境可能只是北京朝阳望京卷石天地9层小米广告创意组的语言体系,对于大众来说,这些嘿嘿的闪动画面几乎留不下什么印象。
另一个硬伤是,为发烧而生这样一个片尾主题语。春晚这样一个大众舞台和面向大众的收视平台,有多少人明白为发烧而生这个主题语的意思?发烧是一个IT小圈子词汇,意指对某些事物具有特别爱好的人群,在互联网营销里你可以用这样的主题,但在一个面向全国观众的舞台上,这样的词汇无疑是对牛弹琴。
创意硬伤与主题语硬伤,使得小米手机的第一次春晚亮相无任何亮点。电视台和春晚的广告基本上还是暴力直接型最有效,你别指望观众在15秒内去思考你要表达的主题,观众都是不喜欢动脑的,宁可忍受硬广轰炸耳膜加深印象,这与互联网上的创意营销完全不一样。Bianews认为,电视广告最好直接功能性告知,普通用户也能明白,如果把玩互联网的一套移植过去,显然无法成功。
至于腾讯的弹指间讲故事,那是金主的玩法。不差钱,随便砸。对于小米来说,也许也是不差钱,但从营销上来说,Bianews给它的第一次春晚亮相打不及格。
也许你还可以说,春晚的镜头可给了雷军和求伯君,那都是扯淡的。除了小米和金山公司以及圈内这些跑口记者编辑知道和认识外,你去大街上拉个人,问他知道那俩人是谁吗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