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新品 | 文库 | 方案 | 视频 | 下载 | 商城 | 开发板 | 数据中心 | 座谈新版 | 培训 | 工具 | 博客 | 论坛 | 百科 | GEC | 活动 | 主题月 | 电子展
返回列表 回复 发帖

基层农技服务推广取向改革的基本动因

基层农技服务推广取向改革的基本动因

基层农技服务推广取向改革的基本动因,一是提高基层推广组织的工作效率,二是减轻财政负担。税费改革后,经济欠发达地区财政压力明显加大,因此。涉及基层事业单位的改革直接动因首先是减轻财政压力。但研究结果表明,“减支”的效果并不理想。
在对劳动人事制度进行了一些改革后,包括基层推广机构在内的我国事业单位中普遍存在各种“身份”人员共存的“双轨制”甚至“多轨制”用工现象。
聘用制本应是实现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的重要步骤,但“双轨制”甚至“多轨制”的管理方式,在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的情况下实际上使这一问题更加凸显。制度本身的惯性和人们观念转变的缓慢,也造成了政府部门不是以对国家与社会发展的贡献而是以身份来决定经济补偿。事业单位改革中,职工的身份补偿即所谓的身份“置换”或“赎买”在很多地区成为财政的一笔很大负担,造成了所谓“花钱买机制”的场面。
由于身份和职业固化所造成的竞争和激励机制的缺失,具有事业单位“正式职工”身份的“体制内人”不一定比“体制外人”的贡献大,而且对财政作出贡献的是基于包括农民在内的全体劳动人民的贡献,因此,补偿政策能否体现社会公平原则是令人怀疑的。事业单位目前的管理方式,既对革除人们根深蒂固的“身份意识”和“等级观念”极为不利,也大大增加了改革的难度。因此,即使面临类似的激励,那些在企业有效的简单的改革方案,不一定适用于事业单位。
“完全转制”方式成本巨大,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一般乡镇根本负担不起,必须依靠市级财政“兜底”,甚至省级和中央补贴共同承担,否则改革难以顺利推进。
有学者对我国1978-2006年间的行政成本进行了研究,得出结论:我国的行政成本基本呈上升趋势。虽然每次改革都能够明显减少政府机构,减少在编人员,但是改革的年份及其之后一年,政府行政成本比其他年份的增加速度还要快。这说明,政府行政成本的主要支出不是在编人员的人头经费,而是其他方面的支出,控制政府的行政成本支出重点不是控制政府机构或在编人员的多少。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