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新品 | 文库 | 方案 | 视频 | 下载 | 商城 | 开发板 | 数据中心 | 座谈新版 | 培训 | 工具 | 博客 | 论坛 | 百科 | GEC | 活动 | 主题月 | 电子展
返回列表 回复 发帖

TD-SCDMA中国标准错位之累

TD-SCDMA中国标准错位之累

当TD-SCDMA出人意料地跻身三大国际标准的时候,它便脱离了原先的发展轨迹,承载了太多的责任

  眼下TD-SCDMA再一次成为焦点。奚国华在最近的明确表态“在中国的3G布局中,TD-SCDMA要占一席之地,”让此前的猜测明朗起来。而此前关于今年上半年TD将先于WCDMA和CDMA2000发放牌照的传言的可信度也由此大大增加。然而对TD-SCDMA来说,当它出人意料地跻身三大国际标准的时候,便已经脱离了原先的发展轨迹,承载了太多的责任,加上先天的技术和产业准备不足,TD-SCDMA的每一步都走得很累。

  源起SCDMA

  TD-SCDMA核心技术的研发起始于1995年,两位中国留学生—在摩托罗拉公司半导体部工作的项目经理陈卫和在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任教的助教徐广涵—成立了一个技术创业公司Cwill,意思就是针对中国的无线接入,并且开发出一项核心技术—上行同步技术,由这些新技术组成的新系统被命名为SCDMA(同步码分多址)。1995年,在时任邮电部科技司司长周寰的牵头下,邮科院和Cwill合资成立了北京信威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集中开发以智能天线、上行同步等为核心技术的SCDMA无线接入系统。SCDMA原本只是靠为中国电信固定网络和固定终端之间提供无线接入而获得市场,利润来源于电话初装费。

  1997年,当国际电联向各国征求第三代移动通信标准时,邮科院打了SCDMA的主意,往高处想、往大里做,把SCDMA做成国际标准。在当年年底的电信业香山会议上,经过多方游说,主张提出中国标准的意见占了上风。1998年,大唐(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代表中国向国际电联递交了中国提出的3G标准(后命名为TD-SCDMA)。

  1999年末,当TD-SCDMA有望成为国际标准时,大唐与信威发生分歧。大唐决定把TD-SCDMA的开发工作转移到集团的中央研究院,后来成立了由李世鹤担任总裁的大唐移动来承担这项任务。由于当时信威的技术研发人员基本上是从邮科院派来的或代为招聘的,在开发TD-SCDMA的号召下,信威的几十个技术研发人员几乎全部转到大唐中央研究院,陈卫也被免除了信威总经理的职务,回到美国。从此,SCDMA和TD-SCDMA分道扬镳。

  但TD-SCDMA中的关键技术如智能天线、上行同步等,都来源于当时的SCDMA系统,这些是使TD-SCDMA有别于其他3G标准的关键技术。而且,中国向国际电联提交的第一个TD-SCDMA标准文本也是由陈卫、徐广涵和李世鹤讨论后,合作撰写的。TD-SCDMA源于无线接入技术SCDMA,只是在特殊的环境下被抬到了3G的中国标准位置上。

  在夹缝中夺标

  TD-SCDMA之所以能成为国际三大主流标准之一,一方面是在技术上具有频谱利用率高的优势,TD-SCDMA只占用1个1.6M的带宽,其系统容量是WCDMA和CDMA2000的数倍。对于移动运营商来说,频谱利用率高意味着用户成本降低。

  另一方面,更重要的原因是技术以外的其他因素,其中最关键的是中国政府的支持。当中国的3G文档提交国际电联后,立刻遭到欧洲、美国和日本厂商的一致反对,信产部作出强硬表态:“如果国外势力阻挠使中国标准不被采用,中国也有足够的市场空间来支持自己的标准,我们完全有能力在自己的国家开发并运营TD-SCDMA!”并致函各国外企驻华机构。考虑到中国市场的重要性,不愿意得罪中国政府,而且也不认为TD-SCDMA有很大的威胁,各大通信厂商没有采取更激烈的反对。

  1998年到1999年,正是国际电联内部代表欧洲利益的WCDMA和代表美国利益的CDMA2000两大标准打得不可开交的时候,各个国家之间充满了矛盾和竞争,这也给了夹缝中的TD-SCDMA机会。例如,为了推动欧洲统一标准WCDMA,西门子提出的TD-CDMA被牺牲掉了,导致西门子耿耿于怀,后来转而支持中国的TD-SCDMA。

  1999年,TD-SCDMA在国际电联实际收到的16个3G标准提案中脱颖而出。2000年5月,TD-SCDMA成为3G的国际标准。

  危险的专利谈判

  虽然TD-SCDMA和WCDMA、CDMA2000并列三大标准,但从技术和市场准备上无法同后两者同日而语。三大标准实际上都是在CDMA技术上产生,因此大多数专利是通用的,而FDD标准(WCDMA和CDMA2000)和TDD(TD-SCDMA)标准的区别主要在于上下行是用对称的两个频率还是一个单一频率,大唐因此也就摆脱不了其他竞争者的专利。

  3G专利非常庞大和复杂,专利总数已达到数万项,仅爱立信一家就申请了大约1万项,而大唐在TD-SCDMA中仅有16项专利。在电信研究院组织的专利测算中占基本专利的7.3%。根据公开披露的数据,爱立信、诺基亚、高通、西门子都把持着更多的专利。

  专利的谈判更加复杂。3G的专利总的来说可以分为核心专利、基本专利和外围专利,在如何认定三者之间的界限和按照什么标准收专利费上,通信巨头们一直争论不休。长期以来主要分为两派观点:爱立信、诺基亚等因为专利数量庞大,希望按照专利数来分专利费用;而高通因为手握最核心的CDMA专利,主张按照专利的重要性分配,核心专利应分得主要收入。

  在当初国际电联为国际标准争论时,高通就希望凭借CDMA—三大标准的基础技术统一国际标准,直到最后关头,爱立信等才与高通达成永久授权协议,突破了高通的障碍。近两年,诺基亚、爱立信、西门子又达成协议,决定以专利数来控制WCDMA专利费用,并成立一个统一专利费用组织,争取把WCDMA专利控制在5%以内,以此对抗高通,但并没有得到高通的响应,难以推进。

  按照大唐的说法,中国在TD-SCDMA上的16项技术是核心专利。但要摆脱外围专利也要花很大代价,而且没有哪个竞争者会容忍自己的专利被排除在核心专利之外。比如在信息产业部测算的专利中,WCDMA基本专利是诺基亚占35%,爱立信占31%,而在WCDMA统一专利组织谈判认定的专利数中却是爱立信占27%,诺基亚占18%。谈判工作的艰巨性,使得按照专利的重要性分配专利费基本上只有参考意义而无法实际操作。

  因此,TD-SCDMA专利的交叉授权将面临一场不对称的谈判,大唐用的绝大多数TD-SCDMA专利在WCDMA和CDMA2000的竞争对手手中,而大唐却没有几项WCDMA和CDMA2000专利和对手谈判。

  所有关于TD-SCDMA的危机都被掩盖在3G牌照发放的一片欢欣之下,各大通信巨头的加盟似乎让我们看到TD-SCDMA美好的未来,但美景只是政府强硬托市的结果,在TD-SCDMA即将到来的产业化中,这些隐藏在中国3G标准内部的裂缝将最终左右TD-SCDMA的命运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