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新品 | 文库 | 方案 | 视频 | 下载 | 商城 | 开发板 | 数据中心 | 座谈新版 | 培训 | 工具 | 博客 | 论坛 | 百科 | GEC | 活动 | 主题月 | 电子展
返回列表 回复 发帖

可穿戴计算技术及其应用的新发展4

可穿戴计算技术及其应用的新发展4

在产业界,欧洲宇航防务集团(EADS)、美国的NASA、波音公司、IBM研究中心、Nokia研究中心、施乐帕克研究中心(Xerox PARC)以及ViA,Sony,Panasonic,Sharp等机构都是可穿戴计算研究的早期资助方、试用方,或者是直接参与方。例如,在欧盟委员会资助的可穿戴计算研究项目——WeorIT@work中,就有包括微软、惠普、斯柯达、卡尔蔡司、西门子、欧洲航空防务及航天公司等在内的,来自16个国家的42个单位。另外,国际上包括IBM,Sony,Nokia等IT巨头在内的一批企业正在酝酿成立可穿戴计算国际产业联盟(Alliances),相关的技术标准也正在制定中。而苹果、谷歌也正在加快研发可穿戴计算产品。
目前,可穿戴计算技术在生产制造、航空、航天、物流等工业领域已得到成功应用,相关产品已经进入市场,在医疗、消防、反恐、教育、助残、体育、娱乐等行业的应用也不断见诸报端。这预示可穿戴计算机已被预测将在未来数年内成为下一代(next generation)主流的,新的计算机形态之一,并通过在重要行业内的推广和普及,带来每年数亿至数十亿美元的市场和产业价值[20]。鉴于此,在学术领域开展深入研究的同时,积极开展面向工业、教育、医疗、娱乐等行业的应用示范和评估工作,将促进可穿戴移动网络终端(wearable terminal)、可穿戴消费电子(wearable consumer electronics)、可穿戴计算应用工程(wearable engineering)等新产业方向的形成和发展,加快可穿戴计算的产品化步伐,最终形成一条完整的产业链。
5 结束语
可穿戴计算提出了新的课题与挑战,拓展了计算机功能,开辟了新的计算应用领域。这种计算模式促使我们从全新的角度审视人和计算机的关系,从而带来人机关系的变革,促成人-机紧密结合(inextricably intertwined)与协同(synergy)的新型关系。这是一种“人—机共生”(symbiosis)的形式,最终将向“电子人”(cyborg,一种人机混合体)[47]演进。正如摩托罗拉公司的技术未来学家约瑟夫·德沃夏克(Josephl.DVORAK)博士所指出的,“20世纪90年代计算技术反映在微处理器的优势上,21世纪初的前十年反映在网络的优势上,在21世纪的第2个十年则要体现在人的优势上。在强调发挥人的优势这点上,可穿戴计算作为一种自然的技术定将会繁荣发展[48]。可以预计,随着相关技术的进一步成熟,成本的下降,可穿戴计算系统将出现旺盛的市场需求,产生重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