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新品 | 文库 | 方案 | 视频 | 下载 | 商城 | 开发板 | 数据中心 | 座谈新版 | 培训 | 工具 | 博客 | 论坛 | 百科 | GEC | 活动 | 主题月 | 电子展
返回列表 回复 发帖

牌照拯救了IPTV

牌照拯救了IPTV

IPTV是广电和电信之间的一场战争。广电认为IPTV直接威胁了有线数字电视的发展,于是以牌照为进攻利器,意图限制电信IPTV推进的速度和范围。然而,或许结果恰恰事与愿违,正是牌照控制了狂热的投资泡沫、扭曲了正常的市场反馈,从而延长了IPTV的寿命。从这个意义上说,牌照拯救了IPTV。
        首先给我们要谈的IPTV下个定义,它是以电信宽带为传输网络,以TV为显示终端的一种新体验。比如网通在哈尔滨的试验,电信在上海的试验等。它与数字电视唯一的区别在于传输网络的不同,一个是宽带网、一个是有线电视网。这就决定了一个是电信主导运营,给电信固定资产增值的;一个由广电主导,为广电增值。矛盾也就由此发生。
        但是,从用户体验来看,IPTV和数字电视其实是同一个东西。他们的基础业务是视频节目的广播,高级一点的互动业务是点播、时移等,再高级一点的增值业务有电子商务、网络游戏等等。无论通过广电网的双向改造,还是电信网络的升级,都能实现这些功能。
        在中国现阶段,IPTV(或者说广电意图打造的数字电视增值业务)作为一种独立的商业模式,尚处于市场培育期。指望消费者为此买单,还需要若干年时间,现在所有的投入都是在培养消费者的使用习惯,磨合出真正的需求,也就是说在相当一段时间内,IPTV赚不了钱。
        已经完成整体平移城市的数字电视证明了这一点。中国多数用户看电视的基础条件就是廉价,甚至连点播、时移这种基本的互动业务都不是他们需要的,更不用说游戏等更高端的业务了。用户愿意为这些传统电视节目之外的新体验付费,但不是通过电视,而是电脑或者手机,因为这种消费习惯已经建立。而要把这一习惯搬到电视上,还需假以时日,而且需要对电视用户群体加以细分和更新。
        事实上,电信运营商非常清楚这一点,在他们的计划中IPTV在五年之内并不打算盈利。对电信而言,IPTV是宽带的增值产品,它增加的是价值、而不是现金流,其目的是增加宽带的黏度,并且为未来网络打基础。这符合所有新兴产业发展规律,开始必然经过一个漫长的教育市场期。
        而且在IPTV的试验阶段,其实是由设备商买单、承担风险的。这也是中国电信运营商的一个特色,前期由设备商垫付所有成本,一旦新网络可行,运营商会在网络二期、扩容中弥补设备商前期的投入,并给他们较好的回报。所以说,现在无论哪个设备商宣布拿到了多少单子,都不意味着他们就获得了相应的收入。
        在IPTV内容以及设备提供商狂热情绪的驱动下,如果没有广电的牌照限制,IPTV的试点肯定比现在多得多,设备商的投入也会急剧膨胀。IPTV泡沫吹得越大,一旦出现风吹草动,其爆裂的速度也越快。
        广电总局主观上想抑制IPTV发展,却有效的给IPTV泡沫降了温,可能使设备商顺利渡过市场培育期。从另一个方面,牌照的存在转移了供需关系的主要矛盾,使得IPTV设备商能够转移来自投资方和市场的压力,延长项目周期,渡过困境。
        相反,如果广电总局不限制IPTV,电信做了市场培育者,数字电视很可能摘取胜利的果实。IPTV和数字电视想提供的最终体验是一致的。随着广电网络改造的完成,其实现成本将比电信低、体验效果优于电信网络,是IPTV天然的接力者。
        不幸的是,广电害怕电信占领市场,急于拿尚不成熟的数字电视冲锋陷阵,结果反而成了牺牲者。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