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新品 | 文库 | 方案 | 视频 | 下载 | 商城 | 开发板 | 数据中心 | 座谈新版 | 培训 | 工具 | 博客 | 论坛 | 百科 | GEC | 活动 | 主题月 | 电子展
返回列表 回复 发帖

手机叫车软件前路堪忧:成本高 盈利模式模糊

手机叫车软件前路堪忧:成本高 盈利模式模糊

出租车较高的空车率与乘客打车难的矛盾,以及资本的规模化进入,使悄然兴起的租车手机软件行业渐渐变热。
本刊记者在日前获得消息,国内首家手机叫车软件“摇摇招车”已然启动第二轮融资,融资金额将达千万美元。该轮融资从2012年底开始进行,预计将于近期完成。在此之前,打车软件“快的打车”已获得阿里巴巴集团的投资,现在正与数家风投公司接洽。
据了解,手机叫车软件在去年年初开始兴起,目前国内已有20多款手机叫车软件,用户数量总计近100万。为了更快地争夺市场,这些软件的开发商正积极通过返现、“加价”等“烧钱”方式跑马圈地,对于“稀缺”资源司机,各软件厂商更是展开了激烈的竞争。
然而,面对多地扩张的高成本以及模糊的盈利模式,手机叫车软件能走多远?
APP让打车更智能
“经常要在烈日下或寒风中苦苦等待出租车,有时候等半个小时都打不到车。”27岁的王洋是北京一家公司的财务人员,因为工作需要经常要打车到银行、税务局,但打车难的问题一直困扰着他。
实际上,这种困扰并非王洋一个人才有。据中央电视台的新闻报道,北京目前约有6.6万辆正规出租车,每天上路的出租车大约为4万辆,但由于乘客需求量大、出租车运营效率不高等问题,北京一直陷入乘客打车难、司机开车亏、政府愁的困局。
摇摇招车CEO王炜建正是从这一“困局”中看到了商机。2012年3月,王炜建酝酿的国内首款手机叫车软件“摇摇招车”宣告诞生,它覆盖iOS、Android两大平台。“用户安装该软件后,输入起点和目的地,自愿选择‘是否支付小费’,附近的出租车司机如果接收订单,即可通过电话联系乘客。”
“摇摇招车”上线后受到很多白领、学生的热捧,注册用户急剧上升。一个月后,王炜建从红杉资本拿到数百万美元的首轮融资。自此,叫车软件纷纷出现,进而发展成移动互联网平台上的一个新兴领域。
业内人士认为,打车APP解决的是司机与乘客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因此这款软件得到了司机和乘客的欢迎。在访谈沙龙“微信群访谈之打车专场”中,“嘀嘀打车”开发者张博表示,通过嘀嘀打车软件,北京司机每天大概收到几千个订单,在高峰期平均每20秒一个订单。乘客方面,叫车的成功率在80%-85%。“快的打车”创始人陈伟星谈到,“快的打车”在上海每天平均成交近2万笔,在杭州的成交量稍微少些。
手机叫车软件的兴起得到了政策的支持和鼓励。今年3月,交通运输部发布了《关于规范发展出租汽车电召服务的通知》,要求推动电召服务(通过拨打电话热线叫车)向智能化方向发展,建设研发电召服务网站和手机电召服务终端,开展网络、手机电召等新型服务。
打车难在全球很多城市都有出现,因而叫车软件服务正在全球通行。据了解,一家位于旧金山的公司Uber在去年获得了亚马逊CEO贝索斯和高盛的投资。Uber的服务很简单,用户在手机上通过Uber客户端叫车,司机接到订单后提供服务,费用从关联信用卡中直接扣除。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