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新品 | 文库 | 方案 | 视频 | 下载 | 商城 | 开发板 | 数据中心 | 座谈新版 | 培训 | 工具 | 博客 | 论坛 | 百科 | GEC | 活动 | 主题月 | 电子展
返回列表 回复 发帖

高端车专属 日产在华推广主动安全技术

高端车专属 日产在华推广主动安全技术

3年前,日产汽车车辆性能开发部部长高桥信彦接受我们采访时表示,日产在未来的这段时间里,将把主要精力放在事故预防方面的研究,并将把这些技术运用到在华投产车型上。三年过去了,今天在2013道路交通安全论坛上,我们再次见到高桥信彦,这次是讨论结果的时候了。
注:以下文章中将采用英菲尼迪全新命名方式,如果您还不太熟悉这种命名方式,可以对照下面的表格阅读,便于理解。
三年前,高桥信彦提及将把DCA、LDP、Back-up Collision Prevention以及低摩擦安全带引入中国,我们看到这三年中日产不少高端车型配备了这些技术,这次高桥信彦先生将这些技术进行总结,提出“安全屏障”这一主动安全理念,他解释到未来日产安全技术将侧重于以人为主导,以车守护人,针对不同状态的危险因素启动最有效的保护方案,下面让我们简单了解下这些技术。
■ DCA(Distance Control Assist)车距控制辅助系统
目前搭载车型:英菲尼迪Q70系列

这套系统利用激光雷达推算与前方车辆的相对距离及速度。当电脑判断两车之间距离较小时,就会由电机向油门踏板施加一定推力,同时由蜂鸣器发出警告音,提醒驾驶员踩制动踏板,以降低车速。此外,一旦前方车辆紧急停车,系统会自动实施制动停车,车辆停止约3秒后会解除制动。
■ LDP(Lane Departure Prevention)车道偏离修正系统
目前搭载车型:英菲尼迪QX70系列

LDP(Lane Departure Prevention)车道偏离修正系统实际上就是车道保持系统,装配这项技术的车型在前挡风玻璃顶端,靠近后视镜位置设有一个可探测前方车道标示线的摄像头。在一定时速下,车辆越过预定车道标示线,蜂鸣器会发出报警音及报警提示,提醒驾驶者采取必要的修正措施。与此同时,电脑将对另一侧车轮执行轻微且快速的制动,帮助车辆回到正确的车道行驶。如果您对上面提到的后视镜上附属哪些传感器与功能感兴趣,欢迎点击《第三只眼 解析中央后视镜背后的秘密》阅读。
■ BSI(Blind Spot Intervention)侧面碰撞修正系统
目前搭载车型:英菲尼迪Q70系列

BSI(Blind Spot Intervention)侧面碰撞修正系统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盲点监测,系统会通过安装在车身侧面、车尾等地方的摄像头监测附近路况。在驾驶员改变车道道行驶时,提醒驾驶者后视镜盲区内是否有其他车辆。
■ Back-up Collision Prevention 后部碰撞修正系统
目前搭载车型:英菲尼迪Q60系列

Back-up Collision Prevention 后部碰撞修正系统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倒车辅助系统,但您可千万不要认为这是自动泊车系统,实际上这套系统是在驾驶员倒车时,通过后面与侧面安装传感器,不断检测附近区域是否有其他车辆、行人、动物经过。如果检测到有上述情况,则由蜂鸣器发出报警音,并辅助刹车,达到减少因驾驶员视觉存在盲区导致的事故。
■ 低摩擦安全带
这是一项日产根据我国驾车人习惯设计的安全带,经过调查,目前我国前排安全带使用率仅为22%,其中很多人因为安全带过紧或不舒适,不予佩带。为了让安全带保护更多人的生命,日产研发出了低摩擦安全带。这种安全带降低了20%的压迫感,如果佩戴者感到过紧,它可以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自动降低束缚程度,让佩带安全带与舒适性得到平衡。
搭载车型
3年前,我们采访高桥信彦先生时,他表示将把上面提到的技术引入到我国,但是并没有公布具体车型或车系。3年后,本次高桥信彦先生表示,未来将着力把上面公布的技术在英菲尼迪系列车型上进行更大范围的推广,而骐达、阳光、轩逸等相对定位较低的车型,他们考虑引用其他安全技术。
关于IIHS 25%偏置碰撞测试
IIHS的25%偏置碰撞试验一直以严苛著称,在之前的测试当中,很多大牌车企车型在此“折戟”。本田汽车凭借ACE II车身结构在这项测试中的表现可圈可点,相比之下,日产汽车则显得有些乏力。面对这个问题,日产表示,经过他们的统计,目前,在真实世界交通事故中,类似40%偏置碰撞情况发生几率比类似25%偏置碰撞要多,所以他们对已经送测的5款车型在IIHS 25%偏置碰撞测试取得的成绩表示相对满意,但未来肯定会在此基础上争取更好成绩。
日产/英菲尼迪参与IIHS 25%偏置碰撞试验车型结果
车型成绩
日产Altima可接受
日产Maxima可接受
英菲尼迪G系列
(此系列将改名Q60系列)可接受
日产Rogue及格
日产Sentra差
全文总结:
首先要说的是,无论技术如何发展,起主导作用的仍然是驾驶员,至少短期之内会是这样。同时,我们可以看到,尽管日产以及众多车企将它们的先进技术带到中国市场来,但这些技术仍大部分配备在高端车型或高配车型。官方宣称这一切是成本以及新老车型换代原因在作怪,不过这并不是不能解决的顽疾。在平台化生产已经成为趋势的将来,由此节省的一部分成本,让厂家可以有机会给紧凑型车配置上面提到的主被动安全技术。
(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