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新品 | 文库 | 方案 | 视频 | 下载 | 商城 | 开发板 | 数据中心 | 座谈新版 | 培训 | 工具 | 博客 | 论坛 | 百科 | GEC | 活动 | 主题月 | 电子展
返回列表 回复 发帖

用GNU工具开发ARM嵌入式系统 02

用GNU工具开发ARM嵌入式系统 02

引导程序将通过自举模式下载到MX1的片内RAM,从地址0x00300000开始并执行。完成串口和SDRAM的初始化后,引导程序将等待接收应用程序或操作系统内核,将接收到的数据放在SDRAM中。数据接收完毕后,引导程序将SDRAM中的数据写入Flash,下一次就可以从Flash中直接引导系统了。由于操作系统的内核比较大,如Linux有1 MB以上,下载过程必须考虑纠错。因此,接收部分采用Xmode协议,可以用Windows下超级终端的Xmode发送方式发送文件。
   
    (1)编写C、C++语言或汇编源程序
   
    通常汇编源程序用于系统最基本的初始化,如初始化堆栈指针、设置页表、操作arm的协处理器等。初始化完成后就可以跳转到C代码执行。需要注意的是,GNU的汇编器遵循AT&T的汇编语法,读者可以从GNU的站点(www.gnu.org)上下载有关规范。汇编程序的缺省入口是start标号,用户也可以在连接脚本文件中用ENTRY标志指明其它入口点(见下文关于连接脚本的说明)。
   
    (2)用gcc或g++生成目标文件
   
    如果应用程序包括多个文件,就需要进行分别编译,最后用连接器连接起来。如笔者的引导程序包括3个文件:init.s(汇编代码、初始化硬件) xmrecever.c(通信模块,采用Xmode协议)和flash.c(Flash擦写模块)。
   
    分别用如下命令生成目标文件:
   
    arm-linux-gcc-c-O2-o init.o init.s
   
    arm-linux-gcc-c-O2-o xmrecever.o xmrecever.c
   
    arm-linux-gcc-c-O2-o flash.o flash.c
   
    其中-c命令表示只生成目标代码,不进行连接;-o 命令指明目标文件的名称;-O2表示采用二级优化,采用优化后可使生成的代码更短,运行速度更快。如果项目包含很多文件,则需要编写makefile文件。关于makefile的内容,请感兴趣的读者参考相关资料。
   
    (3)编写连接脚本文件
   
    gcc等编译器内置有缺省的连接脚本。如果采用缺省脚本,则生成的目标代码需要操作系统才能加载运行。为了能在嵌入式系统上直接运行,需要编写自己的连接脚本文件。编写连接脚本,首先要对目标文件的格式有一定了解。GNU编译器生成的目标文件缺省为elf格式。elf文件由若干段(section)组成,如不特殊指明,由C源程序生成的目标代码中包含如下段:。text(正文段)包含程序的指令代码;。data(数据段)包含固定的数据,如常量、字符串;。bss(未初始化数据段)包含未初始化的变量、数组等。C++源程序生成的目标代码中还包括。fini(析构函数代码)和。init(构造函数代码)等。有关elf文件格式,读者可自行参考相关资料。连接器的任务就是将多个目标文件的。text、。data和。bss等段连接在一起,而连接脚本文件是告诉连接器从什么地址开始放置这些段。例如笔者的引导程序连接文件link.lds为:
   
          
    其中,ENTRY(begin)指明程序的入口点为begin标号;。=0x00300000指明目标代码的起始地址为0x00300000,这一段地址为MX1的片内RAM;。text : { *(。text) }表示从0x00300000开始放置所有目标文件的代码段,随后的。data: { *(。data) }表示数据段从代码段的末尾开始,再后是。bss段。
   
    (4)用连接器生成最终目标文件
   
    有了连接脚本文件,如下命令可生成最终的目标文件:
   
    arm-linux-ld-nostadlib-o bootstrap.elf-T link.lds init.o xmrecever.o flash.o
   
    其中,ostadlib表示不连接系统的运行库,而是直接从begin入口;-o指明目标文件的名称;-T指明采用的连接脚本文件;最后是需要连接的目标文件列表。
   
    (5)生成二进制代码
   
    连接生成的elf文件还不能直接下载执行,通过objcopy工具可生成最终的二进制文件:
   
    arm-linux-objcopy-O binary bootstrap.elf bootstrap.bin
   
    其中-Obinary指定生成为二进制格式文件。Objcopy还可以生成S格式的文件,只需将参数换成-O srec。如果想将生成的目标代码反汇编,还可以用objdump工具:
   
    arm-linux-objdump-D bootstrap.elf
   
    至此,所生成的目标文件就可以直接写入Flash中运行了。如果要通过自举模式下载,还需要转换为自举模式的文件格式,相关转换工具可以在摩托罗拉的网站上找到。
   
    掌握了GNU工具后,开发者就可以开发或移植C或C++代码的程序。用户可以不需要操作系统,直接开发简单应用程序。但对于更复杂的应用来说,操作系统必不可少。目前流行的源代码公开的操作系统如Linux、μC/OS都可以用GNU工具编译。ARM的Linux已有很多成熟的版本,可以支持ARM720、ARM920、arm1020等多种处理器,读者可从www.uclinux.org或www.armdevzone.com上获取最新信息。Linux移植过程中和处理器相关的代码都放在arch/arm目录下。对于内核,用户需要做的是设定自己系统的内存映像,RAM起始地址,I/O地址空间和虚拟I/O地址空间,参看arch/arm/mach-integrator/arch.c文件。除了内核外,用户还需要为自己的系统编制各种各样的驱动程序。
   
    4 调试工具
   
    Linux下的GNU调试工具主要是gdb、gdbserver和kgdb。其中gdb和gdbserver可完成对目标板上Linux下应用程序的远程调试。gdbserver是一个很小的应用程序,运行于目标板上,可监控被调试进程的运行,并通过串口与上位机上的gdb通信。开发者可以通过上位机的gdb输入命令,控制目标板上进程的运行,查看内存和寄存器的内容。gdb5.1.1以后的版本加入了对ARM处理器的支持,在初始化时加入-target==arm参数可直接生成基于arm平台的gdbserver。gdb工具可以从ftp://ftp.gnu.org/pub/gnu/gdb/上下载。
   
    对于Linux内核的调试,可以采用kgdb工具,同样需要通过串口与上位机上的gdb通信,对目标板的Linux内核进行调试。由于篇幅所限,感兴趣的读者可以从http://oss.sgi.com/projects/kgdb/上了解具体的使用方法。
   
    结束语
   
    本文以一个具体的实例为例,对GNU工具中的常用功能作了介绍。其实GNU工具的功能还远不止这些,更进一步的操作有:针对不同处理器,不同算法的软件优化、高效的内嵌汇编、大型项目管理功能等。相信GNU能成为越来越多开发人员的选择。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