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有关专家透露,ITU计划在2007年国际无线电大会 ( WRC2007 ) 为4G系统分配所需频谱。 在频谱资源得以确定之后,有关4G的标准制定也将逐步展开,而伴随标准所产生出来 的技术专利争夺也将由此正式开始。 就我国在4G领域的预研情况来看,基本与国外处于同步阶段,实际上我国早在“十五”期间即已展开相关工作。 与国际同步 2001年底,继在国产3G标准制定方面取得巨大进展之后,国家“十五”“863”计划启动了面向未来移动与无线通信发展的“FuTURE计划”。
该项目负责人之一 清华大学 专家王京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该项目日前已经验收完毕,同时他还透露,下一步将于今年年底在上海建立相关的实验网络,预计有4个站点,同时包含配套的移动台,以此进一步展开相关的技术实验。据了解,该系统与国外相关的4G预研的技术路径基本相同,都是以OFDM和MIMO等技术为基础开展研发。
“FuTURE计划”负责人之一、国家“863”计划未来移动通信总体组组长尤肖虎表示,我国已经在国内外申请移动通信技术发明专利100余项,我国在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上已经处于世界前沿。 2005年10月17日,在科学技术部和 信息产业部 的支持下,由国内外26家科研机构、技术开发及设计企业、产品制造企业、通信运营企业、高等院校等单位联合发起成立了“未来移动通信论坛”,建立该论坛的目的就是希望通过在世界范围内开展广泛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推进移动通信的持续演进。
“准4G”形成梯队 目前,在3G之后的技术演进规划中,除了早期规划的4G技术之外,3.9G ( LTE、AIE,二者分别对应WCDMA和CDMA2000 ) 更为炙热。3.9G是3G利益集团应对“外部”挑战 ( 如英特尔大力推动的WiMAX技术 ) 的产物,因此其技术指标已经涵盖了4G“低端”性能,即4G低端指标的标准 化工 作在3.9G这里已经提前实现 ( 按照原定规划,4G标准化工作在2008年才能得以正式启动 ) 。因此,目前有关3.9G的研发也带有了“准4G”的色彩。
而据北京邮电大学方面在近日披露,国家“863”项目“超3代蜂窝移动通信无线网络实验系统研究与开发”子课题“TDD系统OFDM上行链路设计与实现及TDD技术集成”的演示系统在该校通过了科技部主管部门等单位的验收。 据该项目组某负责人透露,该系统为OFDM-MIMO系统,在20MHz带宽内实现峰值传输速率100Mbps,平均速率88.48Mbps。而100Mbps的数据传输带宽恰恰是4G的“低端”指标。 厂商参与不足 可以看出,目前我国在面向未来无线技术演进的预研上还主要以国内高校为主。据有关人士向记者表示,虽然中兴、华为等也参与其中,但主要还是在硬件实现、测试等环节提供一定的支持,在技术研发方面的参与深度明显不够,国内4G的推进工作还明显处于厂商缺席的“一条腿”走路状态。
另外,以高校为主的技术研发也给今后的产业化带来诸多不确定因素。 据知情人士透露,“FuTURE计划”一开始就被赋予了“国际化”色彩。参与其中的每个高校基本都和某一外企开展了合作,因此部分国内企业对这种技术研发的组织构成以及由此带来的专利区隔不清的问题心存疑虑,“这在技术的产业化阶段将会表现得更为明显。”该人士表示。 同时,高校技术往往在产业化潜力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开发。国家有关接口部门曾就“FuTURE计划”项目的技术向3GPP推荐,但是由于一方面4G标准尚未进入议事日程,另一方面其技术与产业实现之间尚有较大距离,因此,3GPP方面提出了进一步完善、修改的建议,而最终的结果就是没有接受推荐,这将会对国产技术能否最终落实到国际标准之内并形成技术专利造成影响。
目前,各国都在积极进行4G的技术研究,欧盟的WINNER项目即是直接面对4G的研究计划,日本的NTTDoCoMo对4G技术的研究在全球范围内也基本处于领先地位,2004年底,NTTDoCoMo便已进行了1Gbps传输速率的4G试验。至于西门子、爱立信、诺基亚等公司的4G技术研发,正如一位专家对记者所言:“大家都‘跑’得很快,虽然国际标准尚未确定,但是各个厂商也基本形成了属于自己的‘私有专利’。” 出于对专利壁垒的“恐惧”和“渴望”,使得全球范围内的设备厂商都在争先恐后地加入到对4G技术领地的争夺中来,同时也应该看到,“与国际同步”或者“世界前沿”的定位还不能保证国内产业界能够笑到最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