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872339
|
关键字:并购 芯片设计 浦东科投 展讯
最有可能的方案仍是三方至少两方各退一步,坐下来谈出个结果,然后报发改委批准。“如果三方谈判开始,问题就有可能和平解决。”对这场持续半年之久的海外并购案,浦东科投董事长兼总裁朱旭东依然不甘放弃。
故事的三个主角,目标企业是锐迪科微电子(上海)有限公司,在纳斯达克上市的境内第三大芯片设计企业。两个竞购方皆为国企,分别为上海浦东科技投资有限公司和清华大学旗下的紫光集团。
浦东科投于2013年9月27日提出每股15.5美元的非约束性要约报价,一个多月后却被紫光集团横刀夺爱,后者以每股18.5美元、总计9.1亿美元与锐迪科签下并购协议。
按照美国股权收购的游戏规划,股东利益最大化优先,价高者得,若无反垄断等特别原因,故事就此定局。
但在中国,这仅仅是故事的开始。
据国家发改委相关规定,一定规模以上的境外收购或竞标项目,投资主体在对外开展实质性工作之前,应向国家发改委报送项目信息报告。项目信息报告确认函即俗称的“小路条”。
紫光集团尽管报出高价,但“小路条”却被浦东科投率先获得,矛盾由是发生。
报出高价的紫光集团因违规被国家发改委通报批评,坐拥“小路条”的浦东科投亦于近期频频公开指责。但锐迪科对此并不买账,只希望卖出个好价钱。
该案僵持之时,国家发改委新版《境外投资项目核准和备案管理办法》于2014年5月8日施行,大幅降低境外投资项目的核准和备案门槛,并简化程序、明确时限,但“小路条”这一前置条件仍然得以保留。
漩涡中的紫光集团董事长赵伟国,以时间点敏感为由,没有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正面回应锐迪科争购案,他表示国家发改委的新政策是“巨大进步”,同时也“希望政府进一步简政放权,让企业在市场中真正发挥主体的作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