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新品
|
文库
|
方案
|
视频
|
下载
|
商城
|
开发板
|
数据中心
|
座谈新版
|
培训
|
工具
|
博客
|
论坛
|
百科
|
GEC
|
活动
|
主题月
|
电子展
注册
登录
论坛
博客
搜索
帮助
导航
默认风格
uchome
discuz6
GreenM
»
电源与功率管理
» ICE时代正在悄然离去
返回列表
回复
发帖
发新话题
发布投票
发布悬赏
发布辩论
发布活动
发布视频
发布商品
ICE时代正在悄然离去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porereading
当前离线
UID
863084
帖子
7183
精华
0
积分
3592
阅读权限
90
在线时间
209 小时
注册时间
2011-11-30
最后登录
2019-8-28
论坛元老
UID
863084
1
#
打印
字体大小:
t
T
porereading
发表于 2015-6-19 23:39
|
只看该作者
ICE时代正在悄然离去
适配器
,
仿真器
,
硬件
硬件仿真是唯一一个可以部署在多个操作模式中的验证工具。事实上,它可应用于四个主要模式中,而且模式间的结合使用可以增加灵活性。基于以下两个特征对硬件仿真的应用模式进行分类:对映射到硬件仿真器中被测设计(DUT)的激励类型,以及DUT的响应过程。具体包括:
1.内电路硬件仿真(ICE)模式: 使用物理目标设备,通过频率适配器来驱动硬件仿真器中的DUT。
2. 基于事务的硬件仿真或加速模式: 使用虚拟目标设备,通过验证IP来驱动硬件仿真器中的DUT。
3. 软件仿真测试平台加速模式:通过程序语言界面(PLI)驱动硬件仿真器中DUT的寄存器传输级(RTL)测试平台。
4. 嵌入式软件加速模式:在硬件仿真器中的DUT处理器上执行软件代码。
将几种模式组合起来似乎是很有道理的,例如同时处理嵌入式软件及通过验证IP驱动DUT的虚拟测试平台。
ICE
纵观以往,ICE模式是最早提出的一种架构,这也是三十年前开始设计硬件仿真的原因。在ICE模式中,DUT映射到硬件仿真器内部,而硬件仿真器连接到由真实芯片组成的目标系统。
ICE具有两大关键优势。第一,目标系统可在DUT内外生成真实流量,从而在本质上取代了基于软件的传统测试平台。因此,无需创建测试平台,即可消除耗时又容易出错的工作,减轻验证工程团队因超负荷测试庞大设计所带来的负担。
第二,能够以硬件仿真器的最大速度运行,较传统的硬件描述语言(HDL)软件仿真器而言,其速度提升了5~6个数量级。也就是兆赫与几十赫兹之间的差别。而现如今,其可能不再那么精确了。
ICE模式存在诸多问题,有些已清楚明了,有些却还尚未明确。首先,无法直连目标系统,因为相较于硬件仿真器内部DUT的时钟,目标系统时钟的运行速度提高几个数量级,从而必须被限制到一或几兆赫。
为解决该问题,必须在目标系统与映射至硬件仿真器内部的DUT之间插入速度适配器——基本上就是一种基于先进先出(FIFO)寄存器的协议相关接口。它能够让目标系统的快速时钟适配硬件仿真器相对较慢的时钟速度。这种方法存在一些缺点,因为适配器通常会通过牺牲部分功能和准确性来换取性能。同时,PCI Express(PCIe) 或以太网等高速协议也将会减速,以应对适配器中FIFO内在容量的不足。
图1:带有多个物理接口的SoC通过速度适配器和实际外围设备进行建模。(由Mentor Graphics提供)
此外,适配器的周期精确行为由于同样的原因也将与实际协议有所不同。配置仅局限于每个协议一个测试用例,且不涉及边缘测试用例或任何“假设”分析。更不用说作为硬件的加速适配器针对电效应和磁效应所受到的影响。它们必须重置电路,需要磁屏蔽以及布设电缆和连接器,因为所有这些因素均可能影响其灵活性和可靠性。除此之外,相比软件解决方案,它们所能获得的利润率较低。
另一个明显的缺点就是在驱动DUT时,物理目标系统相对缺乏确定性行为或非重复性行为。多次运行同一测试时,其周期和时序可能会有所不同。也就是说,设计错误可能不会总在同一时刻出现。更糟糕的是,错误可能会完全不出现,影响问题的定位。此外,ICE模式无法实现物理目标执行保存和恢复的能力。硬件仿真只能保存 DUT 的状态,而非目标系统的状态。
然而,其最大的缺点就是它的极度不便性。如果没有人在现场提供帮助,对每个用户和设计相对应的速率适配器进行插拔,可能无法远程访问ICE模式的配置。
这一切均给ICE模式的使用带来麻烦,因而需要寻找其他替代方法。一种方法就是将物理测试环境变更为通过事务接口连接DUT的虚拟测试环境。这种部署模式通常称为基于事务的验证或TBX,由Mentor Graphics推广,适用于测试平台加速。
基于事务的验证
基于事务的验证并不是一个新概念,它在软件仿真领域已实践多年,主要受到生成复杂测试场景需求的驱动,旨在应对片上系统(SoC)不断攀升的复杂度。
从概念上讲,这一构想十分简单。测试通过一种高级语言(例如SystemVerilog、SystemC或C++)从高抽象层次编写,并且从高级命令到位级信号的转换任务由一个叫做验证IP的专用实体执行(以下简称“验证IP”)。
一般来说验证IP包括可综合的用于实现接口协议的状态机功能模块。它可以使设计人员专注于创建复杂的测试平台,而无需理会讨厌的细节问题。通过将物理接口的抽象层次从周期/位级提升至事务层,验证IP可简化SoC 与其外围设备之间数据交换的描述。完成创建后,验证IP可重复使用。验证IP的示例包括一些通信协议,例如以太网、USB、PCIe、内存访问、JTAG端口,甚至是数码相机和LCD。
这一切听起来都不错,但却存在一个问题。此方法会产生大量测试周期,导致软件仿真器运行受阻。而软件仿真器仍然会通过验证IP执行从高级命令到位级信号的转换。运行分析器,然后发现测试平台所消耗的执行时间超过50%,甚至可能高达95%(其余时间由DUT消耗),这种情况并不少见。
硬件仿真平台必须得伸出援手,帮助提升频率性能,确保其速度不低于ICE。这是通过将验证IP的后端部分映射至硬件平台上实现的,而验证IP主要执行从高级命令到位级信号的转换。
以SystemVerilog、SystemC或C++等语言编写的测试平台会驱动验证IP的前端部分,进而提供比基于事务软件仿真快出5或6个数量级的执行速度。现在完全可以通过将一套速度适配器(以太网、PCI或USB)更换为对等的验证IP来构建一个虚拟的测试环境,从而取代ICE测试平台。
通过软件控制
与ICE不同,验证IP可从软件控制中受益。它可帮助智能验证环境实现高度灵活性并确保实现复用。例如,设计人员可以从动态主机中捕获和回放流量;通过转发设备与芯片之间的事务模拟内电路连接;或将转换应用于事务的数据流以实现难以获取的边缘测试用例。
相关实例:通过PCI验证IP,可将PCI软件驱动程序插入含有PCI接口的硬件仿真设计中,这与在ICE中通过硬件速度适配器的执行操作类似。但是现在,软件调试程序可以通过JTAG验证IP与硬件仿真器相连,并以单步模式运行,而通过JTAG物理连接却无法实现这一操作。
同样重要的是,当设计人员完全控制并非由硬件测试平台提供的设计时钟时,调试就变得更加轻松,也更加有效了。通过控制时钟频率,可以停止建模,读取内存内容,强制赋值寄存器或转储波形。
在ICE模式中调试需要硬件逻辑分析仪。如果使用ICE方法,设计人员就必须忍受真实硬件行为的突发状况,并且以牺牲可重复性为代价。相反,基于验证IP的虚拟测试环境可以帮助设计人员快速重现问题。此外,无需连结DUT与硬件测试平台,让设计人员在远程位置执行DUT,开启了通过远程访问创建仿真数据中心的大门。
由此看来,对于虚拟测试平台这一方法来说,创建测试平台似乎是唯一的一个缺点。而Mentor Graphics及其物理实验室VirtuaLAB(包括在工作站控制的软件中执行的所有外围设备)已成功解决这一问题。
虚拟设备
虚拟设备的功能与物理外围设备的功能相当,但虚拟设备不依赖于复位电路、电缆、连接器、磁屏蔽等硬件设备,也不会受到诸多麻烦的干扰。它们取决于全面的测试软件IP,该IP与嵌入到映射至仿真器上的DUT中的特定协议RTL设计IP进行通信。
图2:虚拟设备将在控制工作站(协同建模主机)上运行的软件堆栈与通过TBX数据线在硬件仿真器上运行的通信协议IP组合起来。(由Mentor Graphics提供)
虚拟设备包括在工作站上运行的软件堆栈,该工作站通过TBX数据线与仿真器相连。整个封装可用于在设备级别上测试IP以及通过真实软件或设备驱动程序本身执行DUT验证。
与硬件ICE目标相比,虚拟设备的优势更为丰富:
轻松实现远程访问,无需安装连接到硬件仿真器的任何硬件设备。
自由灵活地在多个设计团队中共享单个硬件仿真器,无需配置用于连接的速度适配器和电缆。
在控制工作站上运行的目标协议软件堆栈清晰可见。
表1 总结了ICE的优点和缺点(相较于基于事务加速模式)。
然而,可能是出于习惯或者尚不知晓更好的替代方法,许多设计人员仍然沿用ICE模式。事实上,硬件仿真平台的所有供应商均声明支持ICE,虽然有些实现方案明显优于其他。然而,一旦设计人员通过硬件仿真体验了基于事务的验证方法,他们的验证观点就会有所转变。能够快速创建强大的测试环境而不受繁琐的ICE硬件的干扰,那么我们就可以更加轻松且更为有效地进行调试。这就是我认为ICE时代正在悄然离去的原因。
收藏
分享
评分
回复
引用
订阅
TOP
返回列表
电商论坛
Pine A64
资料下载
方案分享
FAQ
行业应用
消费电子
便携式设备
医疗电子
汽车电子
工业控制
热门技术
智能可穿戴
3D打印
智能家居
综合设计
示波器技术
存储器
电子制造
计算机和外设
软件开发
分立器件
传感器技术
无源元件
资料共享
PCB综合技术
综合技术交流
EDA
MCU 单片机技术
ST MCU
Freescale MCU
NXP MCU
新唐 MCU
MIPS
X86
ARM
PowerPC
DSP技术
嵌入式技术
FPGA/CPLD可编程逻辑
模拟电路
数字电路
富士通半导体FRAM 铁电存储器“免费样片”使用心得
电源与功率管理
LED技术
测试测量
通信技术
3G
无线技术
微波在线
综合交流区
职场驿站
活动专区
在线座谈交流区
紧缺人才培训课程交流区
意见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