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新品
|
文库
|
方案
|
视频
|
下载
|
商城
|
开发板
|
数据中心
|
座谈新版
|
培训
|
工具
|
博客
|
论坛
|
百科
|
GEC
|
活动
|
主题月
|
电子展
注册
登录
论坛
博客
搜索
帮助
导航
默认风格
uchome
discuz6
GreenM
»
MCU 单片机技术
»
X86
» 敏捷思维- 架构设计中的方法学(8) 架构愿景
返回列表
回复
发帖
发新话题
发布投票
发布悬赏
发布辩论
发布活动
发布视频
发布商品
敏捷思维- 架构设计中的方法学(8) 架构愿景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look_w
当前离线
UID
1066743
帖子
8283
精华
0
积分
4142
阅读权限
90
在线时间
233 小时
注册时间
2017-6-23
最后登录
2019-5-18
论坛元老
UID
1066743
1
#
打印
字体大小:
t
T
look_w
发表于 2018-4-16 21:54
|
只看该作者
敏捷思维- 架构设计中的方法学(8) 架构愿景
Context在单次的迭代开始阶段,我们已经收集好了单次迭代的需求。
Problem架构和分析设计是密不可分的,有时候很难说得清楚架构的定义,但架构应该能够描述软件的整体。架构包括了软件的各个方面,但是每一个设计细节总是需要单独考虑,这时候就会出现设计细节之间、以及设计细节和架构之间的不一致。
架构设计的各个部分之间的设计冲突是很容易发生的。发生的概率及频率和团队的规模成正比、和沟通的频度及效果成反比。在很多次的项目开发过程中,我们发现了多处的相同功能的代码,原因是代码的作者并不知道别人已经实现了这个功能了。这可能只是浪费了一点精力,可如果不同模块间的设计冲突导致了软件无法正常运行的时候,我们就需要坐下来好好的审视,究竟发生了什么。
Solution我们需要建立一个架构愿景。架构愿景应该能够提供软件全局视图,包括所有的重要部分,定义了各个部分的责任和之间的关系,而且还定义了软件设计需要满足的原则。而这个架构愿景的设计,应该是满足源自需求模式的,也就是说,部分的划分和部分的设计,都是根据需求而进行的。同时,架构愿景应该要能够满足架构的其它各种特点,例如简单、可扩展性、抽象性。简单来说,我们把架构愿景当作是一个mini的架构设计。
由于我们是在单次的迭代中讨论架构愿景,因此从整体上考虑,架构愿景是也是在不断的变化的。这是很自然的,因为架构愿景代表了架构的设计,架构愿景的演进代表了架构设计的演进。
架构的愿景是相对于一个范围来说的,在一个特定的软件功能范围之内,谈架构愿景才有实际的意义,例如针对软件的全局或某个子模块。在这个特定的范围中,订立了架构愿景之后,这个范围内的所有设计原则将不能违背架构愿景。这是非常重要的,是架构愿景的最大的用处。有了这样的保证,我们就可以保证设计的一致性和有效性。任何一项设计的加入,都能够融入到原先的架构中,使得软件更加的完善,而不是更加的危险。
当然,要做到这一点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架构愿景模式仅仅是实现该目的的一条道路,并不是一个充分条件。如果在设计中愿景不能够贯彻其意志,或是愿景制定本身就存在问题,那么要想达到上述的效果,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此外,该模式仅仅只是达到该目的的第一步,我们在接下去的模式中会发现还需要很多方面的配合。
架构愿景的层次我们根据架构适用范围的不同,把架构愿景分为几个类别讨论:
软件全局
软件全局的架构是我们所最关心的,因此也会花费最多的笔墨。
软件全局中的架构愿景一般很难具体化到代码级别,其实你会发现,就算是具体化到了代码级别,也会因为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导致代码没有太多的价值。因此,为软件全局设置的架构愿景可以以原则、或是模式名的方式体现,并用自然语言或伪代码描述。例如,可以为一个系统规定三层架构作为其愿景,并指出三层的分类原则。注意,我们需要指出分类原则,否则规定三层架构并没有太大的意义,因为三层架构随着实现平台的不同、开发人员的不同而有很大的差异,如果不能够规定一个可操作的规范,那么愿景是没有意义的。在Java环境下,我们可以这样说:
"客户端采用前端浏览器界面,业务逻辑采用servlet,配合JSP编写,浏览器到服务器的数据采用集中处理,具体的方法是在业务逻辑和前端浏览器之间采用Front Control模式,接受前端浏览器传送过来的数据,并指派给相应的业务逻辑处理。数据的合法性检验分为两个部分:和业务逻辑无关的基本合法性验证在前端使用Java Script处理,和业务逻辑相关的合法性验证在业务逻辑层处理,可以使用一个集中的servlet专门处理错误情况。"
而在Windows环境下,我们知道三层结构的分界和Java中的并不相同(关于这一点,下一篇的文章中将会有详细的描述),我们可以在业务逻辑层或显示层直接操纵数据,非常的方便,因此,在Windows中的架构愿景的描述又不一样。另外,在非面向对象的环境中,在分布式的环境中,在Lotus Notes的环境中,其架构的描述都不一样。
注意到,架构愿景的制定是根据不同的应用环境而变化的,这一点我们在文章的一开始就强调过,这里又出现了相同的问题。我们可以通过一个简单的例子来加深对这个问题的理解。在Java的环境下,特别是J2EE的环境下面,经典的设计思路是把数据库的一张表视作一个类,表中的每一行都是这个类的一个具体的实例,表的每一个字段对应了类的一个变量,类一般支持Find方法,来获取数据不同的实例。这是一种很自然的设计思路,而且可以通过CMP等技术来简化设计的繁琐步骤。可是,在Windows环境下,相信没有多少人会这么做。常用的处理方法是使用记录集(RecordSet)的方式,也就是说针对一组的记录来进行操作,而不是单个的记录。这些记录可以是跨表的(使用SQL的连接),也可以是单表的。由于Windows环境下大多数的编程语言都能够支持记录集方式,因此编写基于记录集方式的程序是相当简单的。当然,我们也可以采用J2EE平台的编程方式,但是会导致编程量的激增,同时也难以达到预计的效果。这种平台的差别导致了架构愿景的差别。
此外,我们注意到我们对架构的描述其实还是不够仔细,这是非常正常的,因为随着开发的深入,我们会不断的完善架构的描述。例如,我们可以写出Front Controll的类框架,写出主要的几个Servlet,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这个时候,使用UML类图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实际上,我非常推崇在架构设计中大量的使用类图。不过在实际的运作中,每个软件团队大多数都有自己熟悉的架构设计思路,使用何种工具并不是主要的问题。
我们从源自需求模式中,学习到架构的设计是来自于需求的,而应用于软件全局的架构则来自于最重要的需求。还记得我们在那个模式中提到的网上宠物店的例子吗?系统采用了MVC模式,sun的官方文档一开始说明了为什么采用MVC模式,MVC模式解决了什么问题,然后开始分析MVC模式的几个组成部分:Model、View、和Controll。其实,MVC中的每一个部分,在真正的代码中,大都代表了一个子系统,但是在目前,我们就非常的清楚系统大致上会是一个什么样子,虽然这时候它还十分的朦胧。
不要视图在全局的架构愿景中就制定出非常细致的规划,更不要视图生成大量的实际代码。因为,你的架构愿景还没有稳定(我们在其后的稳定化的模式中将会讨论稳定的问题),还没有获得大家的同意,也没有经过证明。因此,从整个的开发周期来看,全局架构愿景是随着迭代周期的进行不断发展、修改、完善的。
我们如何确定全局架构愿景工作的完成?一般来说,你的架构设计团队取得了一致的意见就可以结束了,如果问题域是团队所熟悉的,一两个小时就能够解决问题。接下来设计团队把架构愿景传播到整个的开发团队,大家形成一致的认识,不同的意见将会被反馈会来,并在本次的迭代周期(如果时间比较紧迫)或下一次的迭代周期中(如果时间比较宽松)考虑。
子模块级、或是子问题级的架构愿景
这时候的架构愿景已经是比较明确的了,因为已经存在明确的问题域。例如界面的设计、领域模型的设计、持久层的设计等。这里的愿景制定本质上和全局的愿景制定差不多,具体的例子我们也不再举了。但是要注意一点,你不能够和全局愿景所违背。在操作上,全局愿景是设计团队共同制定出来的,而子模块级的架构愿景就可以分给设计子团队来负责,而其审核则还是要设计团队的共同参与。这有两个好处,一是确保各个子模块(子问题)间不至于相互冲突或出现空白地带,二是每个子设计团队可以从别人那里吸取设计经验。
在设计时,同样我们可以参考其它的资料,例如相关的模式、或规范(界面设计指南)。在一个有开发经验的团队,一般都会有开发技术的积累,这些也是可供参考的重要资料。
我们在这个层次的愿景中主要谈一谈子模块(子问题)间的耦合问题。一般来说,各个子模块间的耦合程度相对较小,例如一个MIS系统中,采购和销售模块的耦合度就比较小,而子问题间的耦合程度就比较大,例如权限设计、财务,这些功能将会被每个模块使用。那么,我们就需要为子模块(子问题)制定出合同接口(Contact Interface)。合同的意思就是说这个接口是正式的,不能够随意的修改,因为这个结构将会被其它的设计团队使用,如果修改,将会对其它的团队产生无法预计的影响。合同接口的制定、修改都需要设计团队的通过。此外,系统中的一些全局性的子问题最好是提到全局愿景中考虑,例如在源自需求模式中提到的信贷帐务的例子中,我们就把一个利息计算方式的子问题提到了全局愿景中。
代码级的愿景
严格的说这一层次的愿景已经不是真正的愿景,而是具体设计了。但是我们为了保证对架构设计理解的完整性,还是简单的讨论一下。这一个层次的愿景一般可以使用类图、接口来表示。但在类图中,你不需要标记出具体的属性、操作,你只需要规定出类的职责以及类之间的相互关系就可以了。该层次愿景的审核需要设计子团队的通过。
而设计细分到这个粒度上,执行愿景设计的开发人员可能就只有一两个左右。但是比较重要的工作在于问题如何分解和如何归并。分解主要是从两个维度来考虑,一个是问题大小维,一个是时间长短维。也就是说,你(设计子团队负责人)需要把问题按大小和解决时间的长短分解为更细的子问题,交给不同的开发人员。然后再把开发人员提出的解决方法组合起来。
架构愿景的形成过程架构愿景的形成的源头是需求,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这里的需求主要是那些针对系统基本面的需求。比如说,系统的特点是一个交互式系统,还是一个分布式系统。这些需求将会影响到架构愿景的设计。在收集影响架构愿景的各项需求之后,按照需求的重要性来设计架构愿景。
架构愿景的设计并不需要很复杂的过程,也不需要花费很多的时间。我们已经提过,架构远景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能够在开发团队中传播设计思路,因此,架构愿景包括基本的设计思路和基本的设计原则。
值得注意的是,架构远景可能会有多种的视角,下文讨论了一种设计模式的视角。但是实际设计中还可能会基于数据库来设计架构愿景。但在企业信息系统的设计中,我推荐使用领域类的设计,也就是下文中讨论的例子。
架构愿景设计好之后,问题的焦点就转到如何传播架构愿景上来,为了达到在开发团队中取得统一设计意图的效果,可以考虑援引团队设计模式。除此之外,针对性的项目前期培训也会是一种有效的做法。
使用架构模式架构模式也是一种很好的架构愿景设计思路的来源。随着对设计模式的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其中的一些设计模式可以扩展、或变化为软件设计的基础。在这个基础上再实现更多的设计,这些模式就形成了架构模式。当然,不同的软件,它们的架构模式也是不一样的。在《Applying Pattern》一文中,有一个很典型的架构愿景的例子:
假设我们需要设计分布式的交互式系统。分布式系统和交互式系统都有特定的架构模式,前者为Broker模式,后者为MVC模式。首先我们先要根据系统的特点的重要程度来排列模式的顺序。这里假设需求中分布式特性更重要一些。那么我们首先选择Broker模式作为架构的基本模式:
再考虑交互式的特点,根据MVC模式的特点,我们需要从目前的基本架构中识别出Model、Controller、以及View。Model和View都很简单,分别分布在上图中的Server和Client中。而Controller则有两种的选择,假设这里的Controller部署在客户端,上图则演化为下图:
这样,基础的架构愿景就已经出现了。如果我们还有更多的需求,还可以继续改进。但是,记住一点,架构愿景不要过于复杂。正如我们在上一节中所讨论的,这里我们虽然是基于设计模式来讨论架构愿景,但是实际中还有很多从其它的视角来看待架构愿景的。至于要如何选择架构愿景的视角,关键的还是在于需求的理解。
收藏
分享
评分
回复
引用
订阅
TOP
返回列表
电商论坛
Pine A64
资料下载
方案分享
FAQ
行业应用
消费电子
便携式设备
医疗电子
汽车电子
工业控制
热门技术
智能可穿戴
3D打印
智能家居
综合设计
示波器技术
存储器
电子制造
计算机和外设
软件开发
分立器件
传感器技术
无源元件
资料共享
PCB综合技术
综合技术交流
EDA
MCU 单片机技术
ST MCU
Freescale MCU
NXP MCU
新唐 MCU
MIPS
X86
ARM
PowerPC
DSP技术
嵌入式技术
FPGA/CPLD可编程逻辑
模拟电路
数字电路
富士通半导体FRAM 铁电存储器“免费样片”使用心得
电源与功率管理
LED技术
测试测量
通信技术
3G
无线技术
微波在线
综合交流区
职场驿站
活动专区
在线座谈交流区
紧缺人才培训课程交流区
意见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