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新品 | 文库 | 方案 | 视频 | 下载 | 商城 | 开发板 | 数据中心 | 座谈新版 | 培训 | 工具 | 博客 | 论坛 | 百科 | GEC | 活动 | 主题月 | 电子展
返回列表 回复 发帖

自行开发兼容目前常用的MCU/DSP的superRTOS实时操作系统!

当然,工作量是比较大的。
首先要统计大家目前所使用的MCU和DSP,我来搭框架好了。各人做一类CPU的移植好了。其实就是初始化CPU,交权给RTOS就好了。
好,支持
谢谢大家的支持,可以多谈一些自己的看法。
好主意,支持[em27]
标准的DSP结构属于“OS不友好”的,虽然我认为DSP最终会大量支持OS,但是目前主流DSP做OS移植难度实在不小。唯一的例外是Blackfin,那是在设计时就考虑了支持OS的。
Blackfin也是ADI准备在中国的主推产品,相信大家可以看到2004年里ADI有一系列的举措。
TI的解决方案是DSP+(ARM)MCU,优势是分工明确,缺点是开发需要学习两套系统,而且存在DSP和MCU间的通信、同步等问题。我个人觉得DSP+FPGA/CPLD倒是一种可以解决硬件构成和软件移植复用的方案。这个方案可行的前提主要近来FPGA/CPLD工艺、技术的提高和成本的大幅度降低。毕竟现在不论是MCU还是DSP,不用到FPGA/CPLD的地方不多了。
DSP的结构不适合OS的观点我是不支持的. OS只需要一个Timer来驱动其调度就可以了.
关键是DSP是为算法设计的,而对算法而言,根本就不需要操作系统. DSP+CPLD的结构我是认同的.
正式报名参加这个项目的同志请到http://www.eskytech.com/bbs/newthread.asp?forumid=9报名.
我会在2004年春节前理一份项目开发计划书,正式启动此项目.
这个项目最大的意义在于提供强大的嵌入式开发平台软件.
DSP的结构不适合OS的主要原因是DSP一般是RISC加流水线结构,尤其是高端的DSP。比如说吧,X86上跑OS在切换任务的时候只需要压栈比较少的寄存器,而即使是ARM这样的RISC CPU需要压栈的寄存器数量也不是太多。但是DSP一般为了提高运算速度,都作了比较多的寄存器,这些寄存器的压栈需要的时间就比较多了,当然现在DSP的主频比较高,这也是能接受的,但更大的问题是流水线被打断,这样浪费的时间就比较多了,DSP的工作特点是保证数据流的高速输入、运算、输出,所以DSP做硬件全寄存器压栈结构的都不多。通常OS的工作特点是以定时地中断来切换任务,可是DSP怕的就是中断,当然并非DSP不可中断,一般DSP都有中断机制,可是一旦用OS的时间片轮转的方式来定时中断DSP,其性能将大打折扣。所以我说在DSP上跑OS必定是未来的方向,但现在还有一些困难。这者转折点就在软件成本高于硬件成本的时候,这基本上和通用CPU的发展历程是一样的。我个人对在DSP,尤其是高端的DSP上跑OS非常感兴趣,但每当考虑到细节问题是,总是觉得困难多多。我曾经请教过邵贝贝(清华大学翻译uCOS/-II的那个教授),因为我认为象uCOS/-II这样的OS是很适合向DSP移植的。实际上uCOS/-II也确实支持TI以及ADI的一些DSP,但是效果呢?问题还是存在的。所以当时邵贝贝的回答基本上也和我上面所表达的看法类似。
目前来看,使用ARM加DSP是个不错的选择,在价格上并没有太大的改变,就可以得到较好的性能。
对,这样OS可以跑在ARM里面,而DSP用于密集型运算任务。一般DSP都有个主机接口,也是这个原因。
两位,我完全同意ARM+DSP的结构。在其实ARM作用就只是数据中转和操作维护。这将增加成本和硬件复杂度。
eDSP,你从DSP结构上来分析不适合OS,我是完全同意的。流水线是DSP结构的重要持点,必须要得到维护。真正进入流水线操作后,中断的请求都将被滞后响应。我认为你提出的合作建议是很不错的想法,我很有兴趣。欢迎交流!
我总的意思是:DSP并非不能跑OS,DSP也是个CPU,当然能跑,但跑了OS的DSP性能要下降,这是我们不愿意看到的结果。但是为了提高软件开发效率和降低软件成本,我们又希望DSP系统有OS支持。
这就让我们必须要来考虑各种可能的方案。ARM+DSP是一个比较经典的方案,象TI已经将其做到一个芯片里面了。ARM在这个系统里主要是做控制密集型任务,比如人机界面,任务调度什么的,DSP则作语音、图像等运算。从保证数据流的连续性来看,ARM也不适合作数据中转,FPGA更合适。比如TS201,IO带宽达到了40G bps,少有ARM芯片能胜任这个中转任务。DSP最重要的是保证进出数据流的流畅,所以现在ADI将TS201的IO口做成了DDR的LVDS(这是现在的FPGA直接支持的),而TI的64系列还采用总线方式,在BDTI的评测可以看到,TI的高端芯片最大的问题是IO带宽相对小了。对于ARM+DSP系统,我认为最大的问题还不是硬件成本问题,现在的ARM芯片价格已经很低了,而且这个系统已经有了DSP这个运算引擎,也不需要ARM又很大的运算能力,所以硬件成本增加很少,但有了ARM后就需要增加一套开发调试的系统以及掌握相关技术的工程人员,这主要是软件成本。这个方案未来的前途如何取决于ARM的发展,如果ARM最后一统天下,掌握ARM相关技术成了每一个搞嵌入式设计的工程师必备的技能,那这个方案是比较有前途的。当然现在看来,出现这种情况的可能性很大。
我的另外一个考虑是,现在用DSP,系统中不用FPGA的可能性很小,而FPGA是不但可以支持各种接口转换,更重要的是在FPGA中可以做一个小的CPU出来(当然也可以在其中做出DSP,但考虑性能价格比,那不是我们考虑的范畴),在这个小CPU中跑个小OS来做任务调度,又如何呢?嵌入式设计工作现在离不开FPGA/CPLD,未来更是可以肯定的预见不能离开,那么为什么不考虑用IP核的方式来支持OS呢?这样还可以完全根据系统需求来订制。现在100万门的Spartan-3也就12美刀,完全可以考虑呀。
很高兴和两位在这里讨论问题,希望更多一些交流。
两位,
如果抛开具体应用,只从技术层面分析,我也是同意eDSP的观点的.分析得比较透彻.
而且我也可以举例子,在VIA Telecom的3G基带处理芯片中,采用的是1*ARM7+2*OAKDSP+peripherals结构,可谓典型得很.
但关键是我们如果做成硬件平台+软件中间件,必须要仔细分析需求,并不能假设客户都能掌握ARM,并且愿意去掌握. C51+DSP阵列也可以考虑啊...
呵呵.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