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新品 | 文库 | 方案 | 视频 | 下载 | 商城 | 开发板 | 数据中心 | 座谈新版 | 培训 | 工具 | 博客 | 论坛 | 百科 | GEC | 活动 | 主题月 | 电子展
返回列表 回复 发帖

dockerfile介绍(2)

dockerfile介绍(2)

dockfile和docker commit的区别

我们知道使用docker commit 可以保留对镜像的修改,将其保存下来形成镜像。

格式

docker commit $container_id $image_name


例如:

$ sudo docker ps
ID                  IMAGE               COMMAND             CREATED             STATUS              PORTS
c3f279d17e0a        ubuntu:12.04/bin/bash           7 days ago          Up25 hours
197387f1b436        ubuntu:12.04/bin/bash           7 days ago          Up25 hours
$ docker commit c3f279d17e0a  SvenDowideit/testimage:version3
f5283438590d
$ docker images | head
REPOSITORY                        TAG                 ID                  CREATED             VIRTUAL SIZE
SvenDowideit/testimage            version3            f5283438590d        16 seconds



docker commit 是在原有镜像的基础上,再叠加上容器的存储层,并构成新的镜像。以后我们运行这个新镜像的时候,就会拥有原有容器最后的文件变化。

这种方式做镜像比较方便,但是项目的其它成员就不太清楚这个镜像的具体生成细节,不易维护。

慎用 docker commit
使用 docker commit 命令虽然可以比较直观的帮助理解镜像分层存储的概念,但是实际环境中并不会这样使用。

首先,如果使用docker diff 仔细观察之前的结果,你会发现除了真正想要修改的文件外,由于命令的执行,还有很多文件被改动或添加了。这还仅仅是最简单的操作,如果是安装软件包、编译构建,那会有大量的无关内容被添加进来,如果不小心清理,将会导致镜像极为臃肿。

此外,使用 docker commit 意味着所有对镜像的操作都是黑箱操作,生成的镜像也被称为黑箱镜像,换句话说,就是除了制作镜像的人知道执行过什么命令、怎么生成的镜像,别人根本无从得知。而且,即使是这个制作镜像的人,过一段时间后也无法记清具体在操作的。虽然 docker diff 或许可以告诉得到一些线索,但是远远不到可以确保生成一致镜像的地步。这种黑箱镜像的维护工作是非常痛苦的。

而且,回顾之前提及的镜像所使用的分层存储的概念,除当前层外,之前的每一层都是不会发生改变的,换句话说,任何修改的结果仅仅是在当前层进行标记、添加、修改,而不会改动上一层。如果使用 docker commit 制作镜像,以及后期修改的话,每一次修改都会让镜像更加臃肿一次,所删除的上一层的东西并不会丢失,会一直如影随形的跟着这个镜像,即使根本无法访问到。这会让镜像更加臃肿。
更多dockfile命令

FROM:指定待扩展的父级镜像(基础镜像)。除了注释以外,在文件开头必须是一个FROM指令,接下来的指令便在这个父级镜像的环境中运行,直到遇到下一个FROM指令。通过添加多个FROM命令,可以在同一个Dockerefile文件中创建多个镜像。

MAINTAINER:声明创建的镜像的作者信息。用户名、邮箱。非必须。

RUN:用来修改镜像的命令,常用来安装库、程序以及配置程序。一条RUN指令执行完毕后,会在当前镜像上创建一个新的镜像层,接下来对的指令会在新的镜像上继续执行。RUN 语句有两种形式:

RUN yum update:是在/bin/sh环境中执行的指令的命令

RUN [“yum”, “update”]:直接使用系统调用exec来执行行。

RUN yum update && yum install nginx:使用&&符号将多条命令连接在同一条RUN语句中。

EXPOSE:用来指明容器内进程对外开放的端口,多个端口之间使用空格隔开。运行容器时,通过参数-P(大写)即可将EXPOSE里所指定的端口映射到主机上另外的随机端口,其他容器或主机就可以通过映射后的端口与此容器通信。同时,我们也可以通过-p(小写)参数将Dockerfile中EXPOSE中没有列出的端口设置成公开的。

ADD:向新镜像中添加文件,这个文件可以是一个主机文件,也可以是一个网络文件,也可以使一个文件夹。

第一个参数:源文件(夹)。如果是相对路径,它必须是相对于Dockerfile所在目录的相对路径。如果是URL,会先下载下来,再添加到镜像里去。

第二个参数:目标路径。如果源文件是主机上zip或者tar形式的压缩文件,Docker会先解压缩,然后将文件添加到镜像的指定位置。如果源文件是一个通过URL指定的网络压缩文件,则不会解压。

VOLUME:在镜像里创建一个指定路径(文件或文件夹)的挂载点,这个容器可以来自主机或者其它容器。多个容器可以通过同一个挂载点共享数据,即便其中一个容器已经停止,挂载点也仍热可以访问。

WORKDIR:为接下来执行的指令指定一个新的工作目录,这个目录可以使绝对目录,也可以是相对目录。根据需要,WORKDIR可以被多次指定。当启动一个容器时,最后一条WORKDIR指令所指的目录将作为容器运行的当前工作目录。

ENV:设置容器运行的环境变量。在运行容器的时候,通过-e参数可以修改这个环境变量值,也可以添加新的环境变量:

docker run -e WEBAPP_PORT=8000 -e WEBAPP_HOST=www.example.com …

CMD:用来设置启动容器时默认运行的命令。

ENTRYPOINT:与CMD类似,也是用来指定容器启动时的默认运行的命令。区别在于:运行容器时添加在镜像之后的参数,对ENTRYPOINT是拼接,CMD是覆盖。

ENTRYPOINT [ “ls”, “-l”]

docker run centos ==> docker run centos ls -l

docker run centos -a ==> docker run centos ls -l -a

我们在运行容器的时候可以通过–entrypoint来覆盖Dockerfile中的指定:docker run gutianlangyu/test –entrypoint echo “hello world”
USER:为容器的运行及接下来RUN、CMD、ENTRYPOINT等指令的运行指定用户或UID。

ONBUILD:触发器指令。构建镜像时,Docker的镜像构建器会将所有的ONBUILD指令指定的命令保存到镜像的元数据中,这些命令在当前镜像的构建过程中并不会执行。只有心的镜像使用FROM指令指定父镜像为这个镜像时,便会触发执行。

使用FROM以这个Dockerfile构建出的镜像为父镜像,构建子镜像时:

ONBUILD ADD . /app/src:自动执行ADD . /app/src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