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手机之后,LCD TV也出现了山寨产品,凭借低价已经打开了销往海外的渠道。LCD TV身上是否会重演山寨手机的盛况?接受采访的业内人士不约而同地持谨慎态度。 电视不同于手机,体积庞大的特性决定了无法在小柜台进行销售,经销商必须投入更多资本租用大铺面展示电视画质,不考虑LCD TV的耗电费用,铺面费用较手机增长数倍,减薄了终端经销商的利润空间。缺少高利润的诱惑,山寨LCD TV在终端通路分销的驱动力被大幅削弱,难以推开走向普通民众的第一道门。 品牌效应根生蒂固,此为难点之二。LCD TV和手机的另一不同点还在于LCD TV是客厅中的重要摆设,事关一个小群体的面子问题。套用句电影台词“愿意掏5千人民币的消费者,根本不在乎再多掏5千。”这一点在大尺寸LCD TV的销售上尤其明显。“电视在消费者眼中属于昂贵的大件,购买大尺寸LCD TV多多少少都带有炫耀的心理。”徐永认为山寨LCD TV进入客厅举步维艰。 生命周期长,是LCD TV步入山寨化的难点之三。“之所以消费者愿意选购山寨手机的原因在于,手机的换机率较高。”徐永一针见血地指出。LCD TV的使用寿命一般在10年以上,在家电中占龙头的地位,购买时消费者考虑的不仅仅是价格,还包括品牌、外观、质量、售后服务等因素,不会因为单一价格因素贸然购买山寨LCD TV。 娄军也表示了相同的观点,“LCD TV属于家庭的大宗消费品,一般需要使用较长的年限和较好的质量。”而且山寨LCD TV和手机不同,对电视来说更多的花哨功能并不实用,因此山寨“多合一”的倾销手法碰壁。山寨LCD TV在家庭选用的机会不大,更多的可能面对学生、农民工、临时工等人群以及家庭里不太重要的非客厅电视。 缺乏一定的行业标准,这是山寨LCD TV不同于手机的操作难点之四。洪茂盛认为在产品成熟度还不高的情况下,LCD TV比较难重现山寨手机的红火。“手机无论在售后维修、产品组装,整个产业链的运作效率已经达到非常高的状况。”洪茂盛指出LCD TV产业的标准化还在努力阶段,例如芯片能耗标准还没有制定出台,实际上LCD TV供应链很难朝单一化的标准提升效率。但“效率”是所有的山寨化产品很重要的特征,他们的供应链都会朝同一个标准努力,力求效率达到最佳化。为了推出一款山寨手机,屏幕厂商、芯片厂商、PCB厂商、按键厂商、模具厂商都有一定的标准去遵循,不需要大量的沟通和信息的交换就可以确定产业链各环节产品发展的方向。“这种高效率的模式在目前LCD TV产业还无法做到,大部分LCD TV从业者尚处于赔本赚吆喝的阶段。” 价格下降空间有限,这是山寨LCD TV的最大硬伤。山寨手机风靡的背后是它低至数百元的亲民价格,但LCD TV即使山寨化其价格仍接近2000元高位,顿时山寨化的亲和力尽失。左辉立为我们算了一笔简单的帐,单就31.5英寸的电视外壳模具成本就在200万人民币以上,如此巨额的豪赌游戏显然不适合山寨大王们。目前最新的19寸宽屏液晶面板报价为59美元,再加上芯片成本、外壳材料和人力、物流等开销,500元人民币几乎是桩亏本买卖。熟悉LCD TV产业链的娄军一语道破天机,“在LCD TV中液晶屏的成本就要占70%左右,因此对山寨LCD TV而言,屏幕之外的硬成本利润降低空间有限,如果价格能够突破业内成本价一定采用的是次级屏。”按照液晶面板的坏点数量,可以划分出A、B、C三个液晶面板等级。一般而言,A级屏最适合生产LCD TV,B级屏次之,C级屏则完全不能用于电视屏幕。 |